后来,我们都了少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来,我们都了少校

后来,我们都成了少校   当主持嘉宾喊出“我们都是少校”时,我还是脆弱地忍不住泪盈。其实泪水也是我文 | 邓康延的力量,让我敢于冲锋和牺牲。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纪录片《寻找少校》,是从一张1944年滇西反攻时的葬礼照片作线索,寻找战死在高黎贡山的美国盟军少校的故事。   纪录片《发现少校》,是从一本晾晒于网络的美国军官中印缅战场联络簿上中国军官签名为线索,发现了一位历经大荣大辱依然健在的中国少校的故事。   两位中、美少校其实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相同的只是均为远征军少校。前一部“寻找”了三年多,后一部“发现”又是3年。前后6年间,曲折与挫折难与人言,忧伤与欣然也难与人言。寻找少校梅姆瑞最后的人生轨迹,让我体味了死亡和寻找的价值;发现少校赵振英一生的荣耀和苦难,让我感受了一个人的尊严那么容易打碎、又那么艰辛的复原。   死不足怕,最怕死不瞑目;生也不易,更难一生坦荡。纪录片里的故事和拍摄纪录片的故事,时空交错、悲欣交集。与其说是我们在寻找发现他们,不如说是他们最后找到了我们。   那是2005年春日的一个黄昏,我在《凤凰周刊》签完当期的进厂版样,招待一帮朋友去深圳荔枝公园边的酒楼吃饭。夕阳晚风里,在滇西一直作田野调查的章东磐兄说起了远征军当年的悲壮和幸存者的凄惨,让我不能自已。借着心劲和酒力我站起来和他和大家碰杯:这件事我们做:写报道拍纪录片,还原历史和真相。   创办杂志四年多,我一直想作些新尝试,认定读图时代之后影像时代到了。没有公正清晰的历史影像,会影响到今人的生态,未来也会在来龙去脉的缺失中变得模糊。我要求请假甚至辞职去拍片,惊动了公司高层,最终大度地允诺我保留主编职位及待遇去拍片。但是我们拿出的中国远征军提纲与台里制作部门沟通不畅,及至一班义勇军式的人马云集昆明后,一位主管叫停的电话也把我们晾在路上。   怎么办?云南作家孙敏提出:我们可以拍一部小角度的远征军纪录片,寻找一张葬礼照片上的牺牲者,还原腾冲国殇墓园十几位盟军阵亡者的姓名。大家齐声称许。那么拍摄资金怎么办?我想起一直与我一样有这份念想的西安企业家老友,向他求援。第二天20万元已到账上。2005年5月初,我们正式开始了跨越怒江、高黎贡山的寻找。时间正好是61年前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反攻的开始日,也正值俄国向全世界盛大展示二战胜利60周年阅兵式的那几天。红场上几大国首脑恭居一侧,一车车卫国老兵穿越全世界崇敬的目光。他们以一册精装的历史书,向世人导读昔日的光荣。因为这一面镜子,因为镜子内外的物象,我们怅然若失。   其实,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历时最长的、死伤最多的战场在中国。      ■ 开始寻找      寻找少校开始了,我们不知道能找到什么,也不知道能不能随行拍好纪录片。   高黎贡山下界头乡的村民说:几年前耕地还能挖出远征军尸骨。我问:怎么知道是远征军的?回答是:他们都穿草鞋,日本兵、美国兵都是皮鞋。随行的滇西抗战学者李正告诉我,当年远征军新兵的第一课,不是瞄准、操练,而是编草鞋。   正是当年,十万中国远征军死死抵住日军直插中国腹地昆明、重庆的钢刀,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抗战的云南有三条惊世骇俗的道路。一条血路――滇缅路:绵延千里,历时数年,数十万民众修筑,无日不被轰炸的中国战时惟一的地面运输线;一条铝路――驼峰航线:中美空军几乎以两架飞机就有一架不归的坚持,维系了中国的军需命脉,而坠毁的飞机铝片也在地下闪光成路;还有几条鲜为人知的尸骨路――远征军的溃退线和反攻线:前期的兵败野人山,数万人再没有出来;后期的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松山,巷战腾冲、龙陵,几个月间,每天都有几百人伤亡并被就地掩埋于山涧沟壑,许多人没有墓碑、没有名字。高黎贡山脚下的老人说:打完仗很多天,山坡上流的都是“血旺子”,山泉也红了一年。   黄昏时分,我们攀到高黎贡山茶铺安营扎寨,这里正是61年前叶佩高将军的宿营地,当时资料记载,他也只有块油布挡挡雨。上万士兵漫山遍      邓康延:“我执拗地认为,这些影像和书和我们内心的感念以及向前求索的冲动,冥冥中来自远征军,他们悲壮的、雄奇的、坚忍的发生和逝去,都留下了巨大的场,那里有看不见的力量,和他们的苦难与荣耀一样巨大。比如少校,是他们的代表;比如我们,是一种致敬。”   邓康延小组所拍《发现少校》获得 “论道竹叶青 #8226;国家记忆2010 -致敬历史记录者”年度历史影像,《发现少校》主人公赵振英老人获得年度特别致敬。   生长于西安,祖籍昆明,曾任职《深圳青年》策划总监、香港《凤凰周刊》主编,出版有各类著作及电视作品。现为深圳越众影视公司董事长,主要从事纪录片制作。2009年拍摄记录片《寻找少校》,其后又拍了《发现少校》。邓康延说,“我们既是在寻找故人故事,也是在寻找内心的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