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不收聊志异考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库全书不收聊志异考析

四库全书不收聊斋志异考析   摘要:作为官修丛书的《四库全书》,是国家文化政策的具象折射,它反映乾嘉时期黜虚尚实的学术风气。托志幽冥的《聊斋志异》被斥逐的命运,是特定时代与主纂官个人嗜好的双重选择的结果。注重经世致用的纪昀,构筑了迥异于《聊斋志异》的《阅微草堂笔记》小说创作模式,取法理路的差异,展示了不同的小说观念。小说之被官修丛书冷落是一种普泛的文化现象,《四库全书》不收《聊斋志异》,恰好折射了小说备受轻视的经年的文化宿命。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关键词:四库全书;聊斋志异;选目标准;小说观念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712(2011)02-0032-08      搜奇志怪、说狐谈鬼,蒲松龄《聊斋志异》标领有清笔记小说的一代风骚,层见叠出的意象点染与各级变化的形象塑造,宣告了中国文言小说高峰时代的来临。《四库全书》博综群言、包罗万象,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这部规模宏大的丛书杰构,积十年之功纂修而成,阐明学术、考镜源流,其征引之富,遍及宇内,却漠视业已蓬勃发展的明清小说潮流,忽视了《聊斋志异》已风行近百年的文化现象。作为《四库全书》总纂修官的纪昀,贯彻儒籍、旁通百家,其晚年撰写《阅微草堂笔记》,试图于《聊斋志异》之外另张一军,标举言必有征的文言小说创作模式。纪昀恪守《四库全书》的采录体例,坚持标准而一以贯之,裁定《聊斋志异》黜而不载的历史命运,标举了其于世有补的小说观念。      一、秉承圣谕:取录标准的原因      寂寞身后事,千秋万岁名。蒲松龄天才早秀,却科场蹭蹬,屡困场屋。蒲箬《祭父文》云:“我父少有才名,为海内所推重,而沦落不偶,仅托诸悲歌慷慨之间。……暮年著《聊斋志异》八卷,每卷各数万言。高司寇、唐太史两先生序传于首,渔洋先生评跋于后,大抵皆愤抑无聊,借以抒劝善惩恶之心,非仅为诙谐调笑而已。”蒲松龄孤高自傲的抱负在残酷的现实坚壁上被摔得粉碎,经年的郁闷蕴积成一股思想的热浪播洒于《聊斋志异》的创作之中,不随时俯仰的耿直性格促使其不时借书以抒怀,或非议前贤,或诋讥时政。徐珂云:“《聊斋志异》之不为《四库全书》说部所收者,盖以《罗刹海市》一则,含有讥讽满人、非刺时政之意,如云女子效男儿装,乃言旗俗,遂与美不见容丑乃愈贵诸事,同遭摈弃也。”揆诸事实,以他人之酒杯、浇己之块垒,是千古文人传承发扬的骚怨情结,若单以讥刺满人易服之事,来断论《四库全书》不录《聊斋志异》之因,似不足为范。女效男装,原来有自,谢肇潮《五杂组》卷之八云:“木兰为男妆,出戍远征而人不知也,可谓难矣。祝英台同学三年,黄崇嘏遂官司户,娄逞位至议曹,石氏衔兼祭酒,张簪之妇授官至御史大夫,七十之年复嫁,生二子,亦亘代之异人也。”蒲松龄向壁虚构,借物寄托,在《聊斋》之中所在多是,像《狐谐》之骂狐、《席方平》之詈鬼、《王子安》对科举制度的揶揄与嘲讽等,锋芒所向,均以抨击现实社会为指归,不能缘此而简单地断论《聊斋志异》不被选目之因。   万物皆有因果,断论《四库全书》不录《聊斋》之因还得从《四库全书》收录小说的选目标准人手。《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子部小说类云:“张衡《西京赋》日:‘小说九百,本自虞初’,……迹其流别,凡有三派:其一叙述杂事,其一记录异闻,其―缀缉琐语也。唐宋而后,作者弥繁,中间诬谩失真,妖妄荧听者,固为不少;然寓劝戒,广见闻,资考证者,亦错出其中。班固称小说家流,盖出于稗官,如淳注谓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然则博采旁搜,是亦古制,固不必以冗杂废矣。今甄录其近雅驯者,以广见闻,惟猥鄙荒诞,徒乱耳目者,则黜而不载焉。”标举了近雅驯、寓劝戒、广见闻、资考证的取录原则与筛选标准。如其对宋人朱或《萍洲可谈》价值的认定:“所记土俗民风、朝章国典,皆颇足以资考证。即轶闻琐事,亦往往有裨劝戒,较他小说之侈神怪,肆诙嘲,徒供谈噱之用者,犹有取焉。”宋人曾憷《高斋漫录》在其看来,“其征引丛杂,不无琐屑,要其可取者多,固远胜于游谈无根者也。”这展示了四库馆臣黜虚崇实的价值取向。   《四库全书》作为一部卷帙浩繁的官修丛书,是朝廷意旨的集中体现。《四库全书总目》卷首收录的二十五道乾隆圣谕,就彰显着清廷的国家意识和乾隆皇帝本人的价值取向,也沉淀为一种无形的权威震慑,绳墨着四库馆臣的编纂话语。《四库全书总目》卷首“圣谕”其一云:“然古今来著作之手无虑数千百家,或逸在名山,或未登柱史,正宜及时采集,汇送京师,以彰千古同文之盛。其令直省督抚会同学政等通饬所属,加意购访。除坊肆所售举业时文及民间无用之族谱尺牍屏幛寿言等类,又其人本无实学,不过嫁名驰骛,编刻酬唱诗文,琐屑无当者,均无庸采取外,其历代流传旧书,内有阐明性学治法,关系世道人心者,自当首先购觅。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