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于寻常处功力 于细微处见真章
于寻常处见功力 于细微处见真章
西方美学家认为审美是无功利性的“无用之用”,而中国传统文艺观却秉持着古代政治或道德功利主义的“审美功利主义”文艺观。这一观点经过启蒙思想家的现代性转化,就发展成利用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来实现大众教育,即希望通过文艺的“美育”来对民族思想文化进行重建,这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不谋而合。借助“美”的力量来实现当代意义上的“诗教”,是文艺家孜孜以求的境界,也是曲艺家心向往之的目的。然而可惜的是,新中国文艺史上不乏急功近利的错误表率,空洞的政治说教与喊口号一般的“文艺创作”导致人们越来越不屑于本为中性的“宏大叙事”,也对文艺引导国民精神与社会文化的理想嗤之以鼻,进而疏远了价值观的重构这个重大历史命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提文艺的现实主义精神,着重细节描写与典型塑造,创作出令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实现包括曲艺???在内的文艺工作者“文章经国”的愿景,就变得尤为重要。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利用艺术作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就必须要实现艺术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水乳相融,至少也要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一件成功的文艺作品,作一个粗浅的比喻,把它比作一具人体,一个健康的人体,那么,故事就构成了这个人体的骨骼,而细节,就是这个人体的血肉了[1]。以此而言,文艺作品要有看点、有特色,能够吸引听众为之驻足,没有细节是绝不可能的。
一、细节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构筑艺术作品真实性的基石
本质真实是艺术真实的核心与灵魂。所谓本质,不是玄妙的“自我意识”或笼统的“时代精神”,而是具体的社会生活的内部联系,是外在生活现象的内在逻辑。[2]细节就是缝合本质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缝隙的针线,是突入本质的向导。只有通过经过加工改造的细节,才能让作品与本质真实有机地联系起来。相声演员对于语言的掌握往往令人惊艳,基本上各地方言都能随手拈来,模仿个八九不离十。除了语音,模仿他人行为举止也不在话下。无论是模仿方言还是举止,都需从细微处着手,仔细揣摩平上去入中的发声道理,研究人际交往中的微妙差异,方能实现表演技巧的精深微妙。在文本创作方面,曲艺人也会刻意选取独具典型性的细节,融入作品真实性的打造中来。在马克思看来照搬事实不加选择和提炼,作品同样有可能是不真实的。利用细节来实现曲艺作品的真实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细节的选用与剪裁是一门学问。
2016年10月,张家港市中篇弹词《牵手》在入选2015年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后,再夺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在申报的132个作品中名列第一。《牵手》描述了一曲“人间最动人的诗篇”,展现了淳朴善良的中国人在传统道德情怀的滋养下最美丽的坚守。作品取材自张家港市凤凰镇的真实故事。这个家庭先后遭遇了妻子双目失明、丈夫车祸成植物人的悲剧,如果在创作中一味地强调男女主人公的坚忍不拔,将其塑造为面临困难毫不动摇的“金刚不坏”之身,未免失信于观众,失去艺术的真实。在妻子陈慧芳突然失明时,文本是这样写的:
(表)慧芳拿眼睛闭上,隔一歇再张开来一看,啊呀,不对,以前凡是吃力了,不过眼睛稍微模糊一点,纳哼现在会一点点都看不见了呢?
陈:好比深夜置身枯井底,既无月亮又无星,
赛过眼睛重遮黑纱巾。
伸手难将五指觅,环顾四周黑沉沉,
只觉得万分恐惧袭上心。
精神崩溃难支撑,撕心裂肺喊高声。
陈:(白)我,我的眼睛……
陈:跌倒尘埃失了魂。
(表)慧芳晓得勿好,只觉得天旋地转一来,这个人“儿噌!”跌倒在地上!
这一段白、表、唱三位一体,调用了评弹艺术的多重表现手法,行文错落有致,通过连贯的动作、心理与神态描写,细腻地展现了陈慧芳从疑惑到恐惧到崩溃的全过程。她从一开始的难以置信发展到最后的失魂落魄,听众的紧张感也不断加剧。试想如果创作者没有认真揣摩主人公的情绪,文本也没有采用“隔一歇再张开来一看”“只觉得天旋地转一来,这个人‘儿噌!’跌倒在地上!”这类绘声绘色的细节描写,听众的感知就会被大大削弱。甚至只要删掉这两句话,人物的惊慌失措就立刻消失不见,甚至会因为过于坦然而显得不真实。
同样,在面对医生的“判决书”时,丈夫吴志清行动的真实性也依赖于一个细节――就是一句话:
吴:(白)格么实梗,我割一只眼睛拨勒我家小阿来赛?只要可以我马上手术台!
吴志清的这句话确实鲁莽甚至无知,还隐约透露着几分对医生的不满。但所谓合情合理的想象莫过于此,在亲人失明的当口,恐怕极少有人还能保持理性,这段“挖眼睛”的请求根本就是这个无计可施的丈夫能为妻子作出的最大努力。用在此处,这对夫妻间的深情厚谊就真实地展露了出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