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民族大义抚全体抗战老兵
以民族大义优抚全体抗战老兵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每当我想到垂垂老矣的抗战老兵,特别是晚景凄凉的原国军抗战老兵时,便不能自已,感慨万千。回溯峥嵘岁月,基于抗战期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了全民族抗战的统一战线,才取得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民族自卫战争的伟大胜利,使中华民族崛起并为世界反法西斯做出巨大贡献,现在我们应以全面、正确的历史观去关爱、优抚、奖励全体抗战老兵,力促海峡两岸早日统一,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然而,我们某些地方政府尚缺乏从民族复兴高度看问题的战略眼光,在对待抗战先烈或者抗战老兵的遗留问题上不尽如人意。下面,先引用一篇我亲身经历的为一名抗战先烈奔走的文章(《一位抗日先烈遗孀的夙愿》,原载《解放日报》2005年8月12日)。 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尘封在我心底的一位抗日先烈遗孀,又掀起了我情感的波澜。 1994年5月,我撰写的“八一三”淞沪抗战上海抗敌后援会组织委员会主任委员、战时服务团团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姜豪先生(他今年已98岁高龄)的传记,在一家杂志发表后,他在抗战期间的一段经历被《文摘旬刊》转载,不料竟触动了远在四川省双流县的罗念蓉老太的心弦。从此,我与老太及家属频繁通信,共同为一位抗日先烈的身份问题而努力。 罗老太是一位在“八一三”抗战中壮烈捐躯的下级军官的遗孀,当时因战斗惨烈,无法知道她丈夫阵亡的情景。以后岁月流逝,世事纷繁,更无从查实其详情了。罗老太读了拙作,旋向姜豪发函,请求他帮助查找丈夫的战友;又给我写来长信,介绍她丈夫的情况。 罗老太的丈夫蒲华暄,系四川华阳县(1966年并入双流县)桐子乡广福村人,于1924年在成都考上黄埔军校,毕业后编入湘军。1937年7月,部队离开长沙赴沪征战。蒲华暄时任陆军73军(军长王东原)15师(师长汪之斌)85团3营的上尉营副。“八一三”战役打响后,位于宝山的多个战场均打得悲壮、激烈。如今,其他各战场的情况都比较清楚,惟有15师坚守的刘行之战记载很少。据天津市政协编撰的一份资料记载:“9月30日拂晓,敌全线向我猛攻,展开激战。由于敌炮火猛烈,万桥、严宅、陆桥等阵地同时被敌突破,刘行方面的15师也陷入苦战。该师虽已死伤过半,仍然不避牺牲死守阵地。” 直至“八一三”抗战失败,罗老太收到了寄自上海的噩耗信,其中有“刘行之战阵亡,所有枪支和行李无人领受”之句,方知15师几乎全军覆灭。1947年,国民政府才办好蒲华暄的抚恤手续,罗老太在华阳县政府领过两年抚恤金。解放后因证明材料散失,给日后证明蒲华暄的烈士身份带来了麻烦。 四川省民政厅强调,要证明蒲华暄的确是“八一三”抗战中牺牲的,除了南京第二档案馆的记载外,还必须找到他的战友来作人证。为此,姜豪先生曾向湖南黄埔同学会、上海黄埔同学会查询。我也曾向著名战地记者陆诒、冯英子,著名史学家唐振常,以及一些原国民党将领询问,然均无结果。根据罗老太提供的线索,那本散失的黄埔同学影集中有林彪在内,因而蒲华暄可能是黄埔四期的毕业生。 屈指算来,罗老太已年近九旬。当年,罗念蓉与蒲华暄结婚刚一个月,丈夫就赴沙场了,故她膝下无子女,长期靠蒲华暄的侄儿奉养。罗老太表示,查明蒲华暄烈士身份,仅仅是为了历史的清白。岁月无情,10年前帮助罗老太追索丈夫烈士名分的陆诒、唐振常及几位原国民党将领已经作古,姜豪、冯英子年事已高,如果我们再不帮助罗老太实现平生心愿,怎么对得起蒲华暄在天之灵?怎么对得起这位苦难的先烈遗孀? 在“八一三”淞沪抗战中,中国军队投入了70多个师,伤亡数十万将士,其中壮烈捐躯的旅级军官有黄梅兴、庞汉祯、秦霖、杨杰、蔡炳炎;团级军官有路景荣、雍济时等数百名,他们的身份还比较容易确定。但阵亡的下级军官不计其数,且事隔68年,现在寻找能证明他们身份的战友难度相当大。然而,爱国官兵在民族危亡之秋,壮怀激烈,浴血奋战,一个个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我们在享受今日之幸福生活时,难道还怜惜给他们一个烈士称呼吗! 拙文发表并转载后,我便给耀邦同志的长子、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的胡德平同志去信,并附上报纸复印件,希望统战部督促四川省民政厅查证蒲华暄烈士称呼,信末我说:“我觉得,如果一位抗日先烈的未亡人,在有生之年看不到自己丈夫为国捐躯而得到政府的承认,是很不公平的,故希望您予以关照,多谢!”但没有下文,也许胡德平同志心有余而力不足吧。 10年光阴一闪而过,当年积极参与此事的姜豪、冯英子已先后作古,罗念蓉老太更是没有等到她盼望的那一天!不过,随着我党实事求是作风的发扬,据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告知,蒲华暄已列入“八一三”淞沪抗战的先烈名册,同时将展出蒲华暄唯一存世的遗物――由其内侄捐给纪念馆的一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