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天喜过大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欢天喜过大年

欢天喜地过大年   1年的传说、来历与春节的起源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与阳历年(元旦)相对应,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鲁迅),习惯上我们把过春节看做是真正的“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传说远古时候,   “年”是一种头上长角的四足怪兽,凶猛异常。它们长年在海底聚集,每到除夕才爬上岸,走到哪里,哪里的人畜就要遭殃。在与年的斗争过程中,人们发现,尽管年残暴无比,但也有三怕:怕红色,怕火光,怕响声。所以人们一旦发现年群来犯,就利用各种红色的东西以壮声势,形成火热的气氛;点篝火,制造“噼噼啪啪”的炸响等。这样,“年”兽一来,就吓得拼命怪叫,望风而逃。第二天,住在各洞穴里的人早早起来,互相问好。如果大家都平安无事,就互相拱手作揖,表示祝贺;小孩子还要跪下给大人磕头,以示感谢,逐渐形成了大年初一作揖、磕头,互相拜年的礼仪和逐渐演化成的年俗:燃放鞭炮、贴春联、张灯结彩、守更待岁以及各种祭祀。   年的另一种说法是有收成的意思。“年”字原来是“稔”字的初文,《说文》:“稔,谷熟也。”即庄稼成熟丰稔之意。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表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甲骨文中的“年”字,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是果实丰收的形象。收获五谷称“有年”。皇帝祈祷五谷丰登之处日“祈年殿”。   有专家认为:   “‘年’不是动物,而是植物,是我国谷类的统称。”还有人认为“日”、“月”、“年”是组成历法的三要素。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所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清以前的两千多年,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岁首,意思是春天从此开始。直到1913年7月,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明确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次年实施。故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春节是1914年1月26日。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休会议进一步明确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春节”之名正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   “春节”两字虽定型于近代,但“春节”这种形式,与“年”一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有史料为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因“春节”为旧历年的第一天,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春季来到。《后汉书?杨震传》中载:“又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餍摹!蹦铣?梁元帝《春日》诗云:“春还春节美,春日春风过。”   春节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呼和含义,先秦时叫“上日”、“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等;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新正”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春节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与我国原始社会中的“腊祭”有关。那时每逢腊尽春来,人们便要杀猪、宰羊,祭祀祖先和老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避祸免灾。      2 春节习俗大观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年节之习俗,如何庆贺春节,千百年儿乎约定俗成: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一直到正月十五,出了正月,才算完全结束。战线拉如此之长,几乎世界上所有节日都望尘莫及。   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起于腊月初八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二十三,祭灶神;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烀猪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倒酉(贴春联);三十夜,守一宿。”   我所在的东北农村,每年进腊月没多久,年的气氛就上来了:场也打完了,谷也进仓了,在外的人也如燕子归巢般背着从城里采购的年货纷纷赶回家。这个时间,屠夫你家找,他家清,格外忙碌。一头年猪经过一家人一个正月的消费,中间部分吃得差不多了。到二月二实在没什么吃的,只能吃剩下的尾巴、四蹄与猪头了。二月二主要风俗就是燎猪头与烀猪头,也就是说只有到了这一天,才能吃到猪头肉,才能啃上猪蹄和吃上猪尾巴。当然猪尾巴小孩子是不能随便吃的,大人说,吃了“怕后”(走夜路害怕,总回头回脑)。当地有套嗑,“耍了正月闹二月,哩哩啦啦到三月”,意思是说漫长的年到了二月二才终止。   “二月二”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苗、壮、满、侗、黎、畲、布依、赫哲、鄂温克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一出正月,年就过了,节也跑了。所以说,“二月二”是漫长春节最后一个热闹的日子,过起来也就格外隆重,此节风俗也多。就连二月二这一天理发,都称之为“剪龙头”。民谚说:   “二月二,龙抬头。”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农事活动即将开始。“二月二”也叫春龙节。除此以外,还有踏青节、挑菜节、中和节、龙抬头日等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