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侏罗系孢粉合特征及古气候环境分析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侏罗系孢粉组合特征及古气候环境分析
引言:对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多口井采样进行孢粉化石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八道湾组,三工河组早中末期发育不同的组合,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因为发现的孢粉化石数量和种类均较少,反映当时气候相对干燥,不利于大多数植物的生存。利用典型孢粉化石的数量变化结合微量元素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侏罗纪古气候分为六个带:八道湾为热带-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三工河早期为热带-亚热带半潮湿性气候;三工河中晚期到西山窑早期为亚热带潮湿性气候;西山窑后期到头屯河早期为亚热带半干旱气候;头屯河中期为亚热带干旱性气候;头屯河末期为热带干旱性气候。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研究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中部,分为1、2、3、4四个区块,地层发育较完整,侏罗系从下而上分为八道湾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构造简??。
前人由于受钻探资料的制约,未能充分利用孢粉化石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的古气候环境进行系统分析,本文主要采用董6、沙1等准中地区近三十多口井的孢粉化石资料结合前人的分析,结合沙1、成1、董2等19口井的微量元素,对侏罗系地层的生物地层特征、古气候环境做了进一步探讨。
一、 侏罗纪孢粉化石组合及生物地层特征
1、 八道湾组
八道湾组孢粉化石较为丰富,种类多达85种,其中裸子植物花粉多达45种,含量占到63.2%,蕨类植物孢子44种,含量约36.8%,具有Leiotriletes-Chasmatosporites-Cycadopites特征。光面三缝孢属Leiotriletes最高含量占到这一时期孢粉总数的17%,常出现在热带-亚热带的湿生环境中;广口粉属Chasmatosporites和苏铁粉属Cycadopites占这一时期孢粉总数的最大比例分别达到24%和27%,这两类花粉代表的气候环境基本一致,常见于热带中生环境中,是有沟类花粉的代表。
2、三工河组
三工河初期孢粉组合以Cyathidites-Chasmatosporites-Classopollis为主。桫椤孢属Cyathidites含量明显增加,广口粉属Chasmatosporites和苏铁粉属Cycadopite含量略有下降,最明显的是代表干旱气候的掌鳞杉科花粉克拉梭粉属Classopollis含量在该段末期有个非常显著的增加最高含量达到10.6%,与土阿辛期升温事件对应。即使在末期时候代表干旱气候的掌鳞杉科花粉克拉梭粉属Classopollis含量激增的情况下,桫椤孢属和广口粉属的含量依然很高,表明该时期仍存在一定湿度,认为三工河初期处于热带-亚热带半潮湿-半干旱气候;三工河中期以Leiotriletes-Cyathidites-Pityosporites为主,孢粉种类和数量开始减少,桫椤孢属在该时期占据主导地位,最高含量达到38.8%,蕨类植物孢子中具一定含量的凹边孢属Concavisporites、紫萁孢属Osmundacidites、棒瘤孢属Baculatisporites,裸子植物花粉中松型粉属Pityosporite、广口粉属Chasmatosporites、假云杉粉属Pseudopicea、双束松粉属Pinuspollenites、苏铁粉属Cycadopites等也具有一定含量。克拉梭粉属的含量由10.6%降低到0.5%,松型粉属Pityosporites含量增加,代表潮湿气候的紫琪孢属也略有增加,表明该时期气候以热带-亚热带半潮湿型为主。三工河末期孢粉数量、种类有了较明显的下降。孢粉组合特征以Cyathidites-Pityosporites-Cycadopites为主,该时期光面三缝孢属含量较高,三角粒面孢属、紫琪孢属、网叶蕨孢属和拟石松孢属均具有一定含量,呈现出不同的分异度,说明当时环境适宜蕨类植物生长,为温暖潮湿的气候。裸子植物花粉以松柏类两气囊花粉和苏铁类单沟花粉为主,松柏类两气囊花粉在热带、亚热带及温带都很常见,指示干旱气候的掌鳞杉科花粉克拉梭粉属Classopollis在该井段少量出现,说明该时期气温不是很高。总体看,当前孢粉组合反映亚热带暖湿气候。
3、 西山窑组
该层段孢粉种类和数量都较少,绝大多数是裸子植物花粉,占到91%。无明显的孢粉组合特征,蕨类孢子见有Cyathidites、Granulatisporites,裸子植物花粉中出现了Protopinus、Pinuspollenites、Abietineaepollenites等,该段孢粉中蕨类孢子含量较下伏地层大幅下降,分异度低,属种单调,呈不发育面貌,说明当时环境不是适合蕨类生长的潮湿环境。裸子植物占优势说明当时气候可能为热带、亚热带或温带,沉积时期气候相对下部地层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