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食源性污谁之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加拿大食源性污谁之过

加拿大食源性污染谁之过   食源性食品污染一直是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的重点关注领域。加拿大联邦政府于2015年12月18日公布了一份报告:通过与省级卫生机构合作调查发现,自2015年3月至11月,沙门氏菌感染事件共报告有91例感染案例、波及多个省份。其中,魁北克省13例,安大略省53例,阿尔伯达11例,不列颠哥伦比亚省6例,萨斯喀彻温省2例,新斯科舍2例,曼尼托巴2例,新不伦瑞克1例,爱德华王子岛1例,至今未出现死亡病例。 中国论文网 /6/viewhtm  据统计,世界范围内食源性食品中毒事件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常位居榜首。在美国,沙门氏菌是食物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每年全美大约有40000例沙门氏菌感染病例。而此次报告中提及的受害者――加拿大民众对沙门氏菌也丝毫不陌生。2015年3月,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宣布Shah Brothers公司进口的香料食品由于沙门氏菌污染被召回;6月,该国境内发生44起因冷冻面包及鸡肉产品引发的沙门氏菌感染症;9月,因美国黄瓜感染沙门氏菌事件影响,加拿大多家超市受污染黄瓜被召回;同月,加拿大Future Seafoods Inc.公司宣布召回疑似感染沙门氏菌的生蚝。   沙门氏菌属肠杆菌科,是主要人畜共患病之一,在粪便、土壤、食品、水中可生存数月至2年之久,冰箱中可存活3~4月,可感染人类、哺乳类、鸟类、爬行类、鱼、两栖及昆虫类。婴幼儿和老人是沙门氏菌等细菌性疾病的高发易感人群,且遭受感染后很容易传染他人,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会引发肠胃炎、伤寒和副伤寒等病症,其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头痛、畏寒、腹泻等,并伴有乏力、肌肉酸痛、视觉模糊、中等程度发热、躁动不安或嗜睡表现。包括家禽、牛肉、牛奶与鸡蛋、水果、蔬菜等都是沙门氏菌感染媒介。本次事件中,加拿大公共卫生厅表示,虽然目前致病来源未知、且致病风险较低,但根据持续的调查显示,家禽被认为是最可能的致病感染源。为避免公众感染沙门氏菌,加拿大公共卫生厅提示民众在烹制食物时应遵循以下安全规范:   1.在接触食物前后须使用肥皂及温水对手掌彻底清洗。   2.为使食物内温达到安全标准,建议使用数字温度计测量烹制温度,生禽类禽肉需达到74℃,整只则需至少82℃内温。   3.蛋类及其制品应熟透保证杀菌。   4.在购买、储藏、制备以及上菜等各阶段应保证生肉食品与其它食物分开。   5.家禽类食品在制备之前严禁清洗,以免水滴飞溅造成细菌传播。   6.仔细阅读生鲜、半成品、熟食及微波等冷冻类家禽制品包装上的烹饪说明。   7.任何接触过食物的刀具、案板、器具及身体皮肤、手掌都需用温肥皂水清洗。   8.若确诊患有沙门氏菌疾病或其它消化道疾病,请勿为他人准备饭食。   除此之外,食品在加工、运输、出手过程中的污染也是沙门氏菌等食源性细菌重要的传播途径。根据加拿大政府2015年的统计,每8个加拿大人中就有1人遭受食源性疾病困扰。而加拿大的邻国美国情况则更加糟糕,根据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调查,几乎每年每6人中就有1人遭遇到同样的情况。在政策法规和预防措施齐全的美、加两国,发生如此多的食品安全事件是非常耐人寻味的,除了众多由于消费者自身安全意识较低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感染以外,生产商和供应商在食品的生产和运输环节造成的安全事件则更为严重。消费者个人行为导致患病的情况虽然普遍、但很少造成死亡,而由于生产和运输等环节造成的食品污染则往往致命:加拿大2008年有22人因食用被污染的冻肉丧生;2011年,美国33人因食用受污染哈密瓜死亡;同年,16个国家共计50人因食用德国农场出产的有机豆芽患病离世;这些还只是冰山一角。生产企业及供应商环节产生食品污染事件主要有以下原因:   1.生产过程中食品安全意识淡薄。许多食品生产企业并没有针对食品安全进行专门训练,甚至不知道其中所存在的风险,更不必说掌握控制风险的方法。曾有记者深入加拿大一家巧克力生产工厂,发现许多违规操作行为。操作人员使用纸板和胶带固定有故障的生产线,而这些都是生产设备中不允许使用的材料。在搅拌巧克力时,搅拌桶里使用的是胶带缠裹的旧曲棍球棒(木制品及胶带根据规定都不能与食品直接接触)。在生产车间,操作员甚至会坐在运转中的巧克力生产线旁吃三明治,殊不知三明治上面可能掉落的芝麻会对生产线上的食品带来交叉感染的风险。   2.食品生产企业对监管的欺瞒行为。与食品生产线的操作者进行交流可以了解到,他们只会在审计时段关注食品安全。巡视员通常喜欢检视高风险产品的生产过程,并提前一天进行审计,以便在这类产品进行生产时可以有时间进行巡视检查。问题在于,生产企业会提前一个月甚至六周的时间对生产线进行清洁,保证巡视员检查时看到的是一尘不染的生产环境,而一旦审计结束则一切如旧。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各类超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