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花想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想衣花想容

云想衣裳花想容   摘要:通过考察研究,深化了对五台山文化的认识,提出“崇尚佛教,首尊文殊”系清朝的一项基本国策的观点,并论述了“包装”的意义。提出五台山的规划开发应走主题公园的路子,要在文化软包装上下功夫。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关键词:国策;主题公园;软包装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176(2009)01-0046-05      文化是景区的灵魂。景区的魅力取决于文化的展示。文化的展示有赖于载体的包装。   五台山的主体文化是佛教文化,核心是文殊信仰。悠久的历史,阔大的地域,还造就了与之相关联的皇家文化、民俗文化、节庆文化、山水文化等系列亚文化。千年的修炼,高贵的灵魂,历代的尊崇,宏丽的包装,奠定了举世闻名的黄金品牌、圣地形象。五台山犹如一座积淀深厚、品位高雅而又取之不尽的文化宝藏。在旅游市场激烈竞争、景区强烈需要文化支撑的今天,变换角度,拓宽视野,以创新思维去进行探索、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笔者现将最近考察学习所得汇整如下:      一、“崇尚佛教,首尊文殊”,是清朝的一项基本国策。      佛教,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宗教,一种哲学,在塑造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性格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社会风俗的渗透和浸润更是不可估量,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复兴。当我们冲破“左”的束缚,用现代理性的目光审视包括佛教的传统文化时,一种新的意境出现在眼前,发现经典离我们并不遥远。五台山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正森先生,前不久在《略论五台山文化及其核心》一文中,对文殊菩萨的思想精华――般若,作了既深刻又通俗易懂的阐发,是一次有益尝试。同时,一批角度新颖、贴近现实的论著在《五台山研究》相继发表。相信用不了多久,佛经也会走上“百家讲坛”。   最近,笔者对北京北海公园内永安寺作了一次实地考察,对“文殊信仰”有了更深体悟。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的永安寺位于皇家内苑北海中的琼华岛上,山裹寺,寺包山,山寺一体,景致殊胜,系规格最高的皇家喇嘛寺院。主殿法轮殿供奉释迦牟尼,两侧为八大菩萨,文殊位列首席。岛东侧半月形平台上的智珠殿专供大智文殊。白塔脚下位置最高的殿堂名善因殿,覆有上圆下方双层歇山式屋顶。此种特殊形制,在故宫太和殿丹墀之上,两侧各有一桌面大小的微缩形建筑,它象征天地宇宙、江山社稷。殿内正中供一尊文殊忿怒化身――大威德金刚,被尊奉为大清帝国的最高保护神。立于殿前放眼下望,但见碧波荡漾太液池,玉带飞虹金海桥,笔者不由联想到乾隆皇帝六上五台山时所作诗中的两句:“大士如如据莲座,金容永永镇华垓。”公园北岸寺庙群实际是永安寺的延伸,主殿为五智之一的大圆镜智宝殿,供有文殊,著名的九龙壁即其影壁。岸边建有敞式五亭,绿荫遮蔽,清风穿越,智者乐水,心旷神怡,故号五智亭(即人们俗称的五龙亭)。如此看来,若称永安寺为文殊寺毫不为过。藏式大白塔高高耸立(为老北京最高点),象征着佛教至高无上的地位。它代表的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治国理念。   北海公园东侧即景山公园。明朝时为一大土丘,因堆放宫中所用煤炭,故俗称煤山。至清初顺治年间,将此大土丘一分为五,形成今日五峰连绵的格局,取名“景山”。乾隆年间,于其上建五亭,内供佛像(今已不存)。法号“痴道人”顺治皇帝大行之后,遵其遗嘱,即于此火化梓宫并做法事,以骨灰人葬孝陵。此后,景山成为清代帝后停灵之所,又建寿皇殿,供奉皇室祖先之影像。史料载,世祖生前喜参禅悟道,尤倾心五台山,甚至萌生弃帝位出家之念头,曾委僧人前往预作准备。民间则传说出家是实,今五台山清凉寺、镇海寺、上善财洞等处仍留有遗迹。笔者认为,顺治皇帝一生虽未能亲去五台,但其虔诚仰慕之情至死不变。为了了此情、圆此梦,其将宫墙后大土丘仿五台之状分为五峰,并嘱于此火化,也算是魂归五台吧。古汉语中,“景”、“影”同义,取名景山,寓意昭然。尔后五丘之下成为停灵、供像处所,对于崇佛的清皇室来说,五峰所寄托的含义是不言而喻的。   清廷热衷于为文殊菩萨修庙建寺之例尚多,如乾隆皇帝仿五台山殊像寺内菩萨瑞相,在北京香山建宝相寺,后又在承德避暑山庄附近仿宝相寺之制建殊像寺,将寺前之水命名狮子河,左侧山谷命名狮子沟。乾隆帝创立的满族喇嘛寺院中,最大的一座是建于香山的宝谛寺,其形制系仿五台山菩萨顶,供文殊真容。   藏传佛教亦称黄教,为蒙藏等民族所共同信仰。文殊菩萨为大乘空宗奠基者、密宗祖师之一,系奉如来法旨将大法东移神州的象征性代表人物,且传说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及清代皇帝均为其化身,故特别受信徒尊崇。清廷以崇信黄教为维系民族团结的“柔远之道”,诚如康熙皇帝所言,“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于朔方,较长城为尤坚固也”。乾隆帝则讲得更清楚,“盖中外黄教总司以此二人(指达赖、班禅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