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傅金英教授治疗后发热经验举隅
傅金英教授治疗产后发热经验举隅 【摘 要】 中医药治疗产后发热有独特优势,傅金英教授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以生化汤加减治疗产后发热,取得了明显疗效。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关键词】 产后发热;傅金英;中医药治疗;生化汤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3-0030-02 产后发热作为产科常见病症,其病因较多,以产褥感染为主,但也包括生殖道以外的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产褥感染发病率为1%~7.2%[1],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可见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多伴有虚汗出、神疲乏力、头晕或头痛、纳眠差、小腹疼痛、恶露异常等症状,临床上应积极防治。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得产后发热的治愈率得到显著提高,但有研究[2]表明,抗生素可影响乳汁分泌,并对胎儿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中医药辨证论治产后发热副作用小,临床疗效显著,具有独特优势。傅金英,女,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河南中医学院妇科学科主任,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妇科学科带头人,河南省中医院妇产科主任。从事与妇产科专业有关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学术见解,擅长诊治月经病、妊娠病、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产后病等疾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亲聆教导,受益良多,现将傅教授治疗产后发热经验介绍如下。 1 产后发热病因病机的认识 关于产后发热的最早论述见于《素问?通评虚实论》“乳子而病热”,“手足温则生,寒则死”,并指出了据手足寒温、脉象判断产后发热的转归。本病病因病机主要为感染邪毒、入里化热; 外邪袭表、营卫不和;阴血骤虚,阳气浮散; 瘀血停滞,营卫不通。尤以感染邪毒最为严重,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傅教授认为产后发热与产后多虚多瘀的特点关系密切。因分娩、手术用力耗气,或失血过多,耗伤气血,加之术后禁食、哺乳使产妇气血阴血不足,所以虚为产后发热的主要病机。胞宫余血浊液排出受阻易生瘀滞,即“产后多瘀”。此外产妇孕期易滋补太过生成痰湿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致气血生化乏源。产后百脉空虚,血室正开,邪毒乘虚而入,直犯胞宫,正邪交争,而致发热;产后气血骤虚,腠理不固,邪毒乘虚而入,入里化热;感受外邪,营卫不和;瘀血内阻,营卫不通;阴血亏虚,阳气浮越均可导致发热。正如《景岳全书?妇人规》云:“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导师认为产后发热多为余邪未尽或正气亏虚所致热势不退,以正虚为本病主要病机特点之一。产后元气、阴血俱伤,气血同源,血虚则气虚,气虚则血液运行不畅,血瘀加重,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使血虚加重;瘀血内阻,营卫不通,郁而发热。证型多表现为虚实夹杂,临证应抓住发热特点、恶露、小腹情况及乳汁分泌情况等进行辨证,谨记“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3],临证用药应顾护正气,祛邪而不伤正。实证不可过于攻伐,但又不可不问证情只强调补虚,而忽略祛邪致犯虚虚实实之戒。 2 产后发热的治疗 傅教授在治疗上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为主,佐以健脾和胃,方以生化汤加减,使气血生化有源,瘀去生新,气血调和,临床疗效显著。清?傅山《傅青主女科?产后编》论本病之治“决不可妄投发散之剂,当用生化汤为主,稍佐发散之药”,生化汤被誉为产后第一方,广泛应用于产后多种疾病。药物组成:当归20g,川芎10g,赤芍12g,桃仁10g ,益母草30g,黄芪30g,炮姜6g,党参20g,茯苓15g,白术15g,甘草6g。其中当归补血活血为君,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生化之源,气旺血生,二者气血双补;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既能活血,又能行气;桃仁活血祛瘀,均为臣药;赤芍入肝经血分,活血散瘀;益母草苦泄辛散,主入血分,善于活血化瘀调经;炮姜温经散寒,配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燥湿;炙甘草和中。诸药相配,共奏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瘀去生新、气血和调之功。血瘀甚者加丹皮、红花、丹参;外感者加荆芥、连翘、苏叶、藿香等; 感受邪毒者加败酱草、红藤、蒲公英、二花等;阴虚者加麦冬、地骨皮、玄参等; 阴虚火旺者加青蒿、鳖甲等;积乳发热者加瓜蒌、王不留行、皂角刺、路路通等; 伤食者加焦三仙、莱菔子等;伴便秘者加厚朴、郁李仁等。导师还指出感染邪毒证为产后发热之重症、危症,必须中西医治疗,不可贻误病情。 3 预防和调护 产后发热的预防工作应贯穿孕产期整个过程,注意孕期保健,产前纠正贫血,营养均衡,增强体质;孕晚期避免盆浴、禁房事;产程中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产道损伤及污染,尽量避免产后失血过多;产褥期做好调护,产妇衣着被褥宜适宜,居室温暖通风,保持饮食营养且易消化;保持乳汁通畅,避免积乳;保持外阴清洁。 4 病案举例 患者张某,女,29 岁。2015年 10月16日初诊,剖宫产术后第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