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工河流域蒸量变化特征分析
三工河流域蒸发量变化特征分析 摘 要 利用三工河流域1965-2010年平原和山区两站蒸发量资料,分析了蒸发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工河流域蒸发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平原下降幅度远较山区大,其下降速率分别为-166.18、-18.24 mm/10 a;平原蒸发量在1983年发生突变,由多蒸发量时段变为少蒸发量时段,山区蒸发量在1978年附近和1996年发生突变,蒸发量呈多→少→多的变化。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关键词 三工河流域;蒸发量;变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S23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7--02 三工河流域位于天山北麓中段东部,准噶尔盆地南缘,流域面积304 km2,自中游的天池至末端的北沙窝直线距离约55 km,高差为1 470 m,流域内的气候条件随着海拔的不同存在显著差异。李新、杨余辉等从温度、降水等方面对三工河流域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但对三工河流域山区和平原蒸发量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尚缺乏系统的研究[1-2]。本文以天池气象站(海拔1 942.5 m)代表三工河流域山区,以阜康气象站(海拔547.0 m)代表平原区对三工河流域近46 a蒸发皿蒸发量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总结蒸发量变化规律并揭示其变化的影响因素。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选用三工河流域内天池气象站和阜康气象站1965-2010年气象资料。资料中的蒸发量如无特殊说明均指蒸发皿蒸发量。 1.2 计算方法 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气候倾向率和变化过程分析;采用滑动t检验法来确定气候突变。 2 三工河流域蒸发量的变化特征 2.1 平原蒸发量的变化特征 三工河流域平原近46a平均蒸发量为1 774.9 mm。冬季(12-2月)为27.6 mm,约占全年的2%;春季(3-5月)为516.9 mm,约占全年的29%;夏季(6-8月)为906.9 mm,约占全年的51%;秋季(9-11月)为323.4 mm,约占全年的18%。说明平原区夏季蒸发的多少对水循环的作用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 三工河流域46 a平原蒸发量呈现下降态势,其气候倾向率为-166.18 mm/10 a(通过99%显著性检验)。从变化过程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蒸发量较多,其5 a滑动平均值均在46a平均值以上。从1984-2010年,除1986年和2001年外其他年份蒸发量均低于46 a平均值。1974年蒸发量达到46 a来最高值2463.7 mm,超出平均值688.8 mm;2007年蒸发量为近46 a来最低值1 328.0 mm,低于平均值446.9 mm。 就各季蒸发量变化而言,季蒸发量变化态势与年变化态势基本一致,均呈现下降趋势。其表现除冬季外都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蒸发量居多,之后蒸发量偏少。但各季变化差别较大,春、夏、秋、冬季变化速率分别为-36.24、-95.08、-33.11、-1.77 mm/10 a(均通过99%显著性检验),由此看出,三工河流域平原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年蒸发量减小主要是由于夏季蒸发量减小所致,春、秋季次之,冬季影响相对较弱。 2.2 山区蒸发量的变化特征 三工河流域山区46a平均蒸发量为1 349.6 mm。冬季(12-2月)为92.0 mm,约占全年的6.8%;春季(3-5月)为343.0 mm,约占全年的25.4%;夏季(6-8月)为616.0 mm,约占全年的45.6%;秋季(9-11月)为298.3 mm,约占全年的22.1%。 山区46a平均蒸发量和平原一样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远较平原区小,其气候变化率为-18.24 mm/10 a(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从变化过程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蒸发量较多,其5 a滑动平均值均在46 a平均值以上。1974年达到46 a来最高值1 761.9 mm,之后开始下降,1979年降到最低值1 102.8 mm后到90年代中期蒸发量一直持续较少,90年代中期至本世纪10年代再次进入蒸发量较多时期。 三工河流域山区各季蒸发量变化趋势不尽一致,但其表现都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和90年代中后期至本世纪10年代蒸发量居多,期间的时段蒸发量偏少。从年变化趋势来看,夏季蒸发量以-20.29 mm/10 a(通过95%显著性检验)速率下降。秋季也略有下降,冬、春两季则略有上升,但变化趋势都不明显,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由此可见,山区蒸发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夏季蒸发量的减少所致。 2.3 三工河流域蒸发量的突变检测 2.3.1 平原蒸发量的突变 利用滑动t检验法对三工河流域平原近46 a蒸发量时间序列进行突变分析。此处n=46,不断变动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