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菜大妈到博物馆长惊天骗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卖菜大妈到博物馆长惊天骗局

从卖菜大妈到博物馆长惊天骗局   刘虹原本是一位卖菜的大妈,两年前,一夜间摇身变成拥有上万件“价值连城”文物的私人博物馆馆长。更令人吃惊的是,她居然骗取了400多人的信任,使他们心甘情愿地将上亿元资金交到她的手中。   她是怎么创造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奇迹”的?而最后她的命运又如何?2013年12月9日,刘虹及其丈夫、儿子、女儿、儿媳因涉嫌集资诈骗罪被警方抓捕。2014年2月,随着案件进一步审理,各种疑团渐渐解开――   借力造势,打造招牌   今年57岁的刘虹是辽宁省西丰县人。她只上过高中,后来招工进入西丰县一家国有企业当工人。刘虹的丈夫徐德刚也是工人,两人生育了女儿徐娜和儿子徐青。   1995年企业不景气,刘虹和丈夫都下岗了。夫妻俩为了生计,从山东贩鱼、贩菜销往东北,10年含辛茹苦,终于将女儿和儿子都供上了大学,姐弟俩先后进入了国家公务员队伍。   2005年,随着年岁增长,刘虹和丈夫都感觉长途贩菜太辛苦了,于是取出多年来积攒的积蓄,又借了几十万元,在县城开了一家小旅馆。   旅馆开张后,尽管只有15个床位,但也算是份“实业”,刘虹从“菜大妈”变成了“刘老板”,实现了身份的第一次蜕变,并加入西丰县“实业家”行列,渐渐成了别人眼中的“有钱人”。   刘虹是个颇有虚荣心和野心的人。旅馆开业了一段时间,可她借的钱还没有还清,她不想让刚树起的“有钱人”标志倒下。头脑聪明的刘虹想到了“融资”,建地下钱庄,让钱生钱!她和丈夫商量后,很快在县城开了一家典当行。   此后,善于钻营的刘虹以典当行为平台,开始以2分的高息为诱饵,在亲友和熟人中进行“融资”,把高息借来的钱通过典当行“借”出去,从中获取差额利润。渐渐地,典当行发挥了“地下钱庄”的功能。   但是“好福典当行”这块招牌还是太小了,人们缺乏安全感,不敢把钱“存”在这里,根本发挥不了吸引资金的作用。典当行不但生意不好,还堆积了不少假文物、假古董。这些东西都是过了当期没人赎回的,虽然当初都是按赝品当的,但是刘虹付了真金白银,处理不出去,就是一堆废物,长此以往,她不堪重负。   刘虹脑筋一转,居然从危机中发现了新的“商机”。丈夫望着这堆“古董”摇头哀声叹气时,刘虹却说:“不怕,我还嫌少了呢,以后有意识地多收集一些,数量和品种越多越好,等收集了几千件后,就开一家‘价值连城’的私人博物馆。有了这张招牌,再加上高息诱惑,我就不相信逐利的人不肯掏出积蓄给我们送来。”   徐德刚听后非常担心,他和妻子都是文物鉴别的门外汉,不懂辨别真假,万一收了赝品怎么办呀?刘虹几句话就打消了丈夫的顾虑:“你是死脑筋呀,我们用得着懂吗?真品我们买得起吗?统统按赝品价收进来,我们的目的是集资,又不是买卖‘文物’,要的只是招牌效应。再说这小县城,也没有几个人懂,古藏品真真假假,谁又真正辨得清!”   经过几年的“储备”,刘虹通过典当行收集了几千件“文物”。2011年初,她用旅馆的房产作抵押向银行贷了一笔款,再加上典当行的集资和收益,一共花了近千万元,在位于县城最繁华的菜市街买下一栋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开始筹建私人博物馆。   经过近10个月的装修、布展,刘虹精心筹备的博物馆终于建成了。为了使博物馆的招牌效应更加明显,刘虹精心策划开馆仪式,尽可能地请当地领导,借助影响力,为她的博物馆造势,更为今后用博物馆“招财”埋下“磁场”。   2011年11月15日,刘虹号称辽宁首家的私人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现场甚至请来媒体记者报道。   身体发福的刘虹经过一番精心打扮,在开馆仪式上吹嘘自己是“文物守望者”,她收藏文物已经有30多年了,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资深文物爱好者,收藏了上万件文物,从一亿多年前的恐龙时代到宋、元、明、清代的珍品应有尽有。博物馆一期展出的藏品有2988件,她计划每3个月更换一次展品,2年内将所有藏品全部展示一遍。   除此之外,刘虹还打出“厚积明德,广施善行,四海游人,广结高友,收藏世代珍品”的主题广告,宣布她的博物馆是公益性质的,不收取门票,极大地扩大了博物馆的宣传效果。她的博物馆在当地成了一块响当当的招牌,刘虹也一夜间成了西丰县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宝物抵押,诱惑集资   都说商人是追求利润的,人们非常纳闷:刘虹投入巨资开办私人博物馆,不收门票,如何图利?刘虹早有打算,她“醉翁之意不在酒”,图利的办法就是用博物馆里的文物作“抵押”向他人“借钱”。刘虹极力吹嘘她博物馆里的“文物”如何值钱,她这样吹嘘的目的,就是通过提高抵押物的价值来提高“借钱”的信誉度。她给很多人介绍过博物馆二楼展厅南侧的一把刀鞘金光闪闪、镶满“宝石”的弯刀,她说这是乾隆御用宝刀,价值1.2亿,20年前她从一位没落的蒙古王爷后人手中收来的。   刘虹津津乐道的是她寻宝藏宝的传奇经历。她声称上世纪90年代初,她在赤峰沙漠收购了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