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听字源分析声乐创作情绪功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听字源分析声乐创作情绪功能

从“听”字源分析声乐创作情绪功能   摘 要:从字源角度剖析“听歌”的原初意义,即主动地用心地快乐听歌曲。这正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净化”作用。声乐艺术因其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要想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接受,就需做到“净化”。在艺术诞生之初,它有实在的在今人看来世俗的功能,且到今天没有改变,只是由于受众的需求和时代的变化,将具体的功能情绪化而已。而当下的歌曲创作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矛盾:创作者所有的音乐技巧与乐理运用本身也可能是为情绪而服务的。   关键词:听;?;主动;情绪功能;净化说;接受美学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110-02   “听歌”是现代人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汇,在各种类型的歌曲充斥着大众娱乐的今天,听歌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听歌”一词说来容易,殊不知其背后,尤其是“听”这个字包含着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我们不妨从“听”字的字源说起,来考证“听歌”一词的演变,从而由“听”对“歌”产生启发。   “听”字古已有之,且从小篆开始,“听”字并没有经过太大的写法变化①,但其意义却与今天完全不同。《说文解字》中讲,“听,笑?。从口,斤?②。”本义因高兴而张大嘴巴,“斤”是“欣”的省略,表开心,古读“yǐn”。而今天所表示的用耳朵“tīng”这个字在繁体作“?”,甲骨文和金文的此字③强调“耳”,声从耳入,后来加入的“壬”字④是直立之意,即听的时候要竖起耳朵,强调听的明察作用。从篆文起,加入“德”的右半边部分⑤,说明听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生理机能,而是品质、心灵的反映。《说文解字》概括得极其精炼,即“?,聆也。从耳,壬?⑥。”也就是说,“?”字表用耳听之意,而“听”在古代表示一种情绪,即快乐。   在汉字简化革命中,“听”和“?”被意外地合并,“听”被变读为“tīng”。究其缘何合并变读的具体细节已无从知晓,根据《汉字简化方案》的九种简化方法⑦,可以做进一步大胆的推测。我们意外地发现,这二字的合并变读并没有遵循常规的简化原则,而是以一代二,除了两字的结构之外,从外在无法找出其他共同点。终于,根据“会意”⑧这一原则,我们找到了意外之中的不意外,那就是“?”这一用耳朵聆听的行为本身就包含着快乐的情绪在内,二字的合并在这个意义上成为可能。   “听歌”一词随着“听”的意义变化,发生着“用耳朵听――认真听――用心听――主动地听”的变化过程。姚燮有诗《听歌》:“巡江戍海客兵多,凄咽群鸿掠雨过。惭愧萧闲如我辈,侧身花里听清歌”。这里的“听”虽非单纯的快乐,仍包含着一种情绪,即不能上阵杀敌,只有用听歌的方式自我安慰和排遣。当我们在使用到“听”这个字的时候,一定是带有某种情绪的,“认真听”“不想听”“听够了”“必须听”每个短语都对应一种易于揣测的情绪。所以,在两字合并之后,“听”的情绪从高兴内在引申为“主动”,舒服地主动地用心地听,那么“听歌”就是“主动地用心地听歌”。此外,汉字简化的方针是“约定俗成,稳步前进”,这进一步说明了合并二字是人们使用习惯造成的,排除了机械地将二者合并变读的可能性。   以上从字源角度剖析了“听歌”的原初意义,即主动地用心地快乐舒服地听歌曲。“主动”是行为,“用心”是内在动机,“舒服快乐”是结果。这正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净化”⑨作用:“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⑩”。虽然这句话最初用来说明悲剧艺术,但古希腊悲剧本身就包含歌队的演唱,且后来逐步推广到各类艺术中。关于“净化”历来解释众说纷纭,但无论将其解释为消除情绪中的坏因素,达到心理健康,还是以毒攻毒,宣泄病态的情感,都紧紧围绕着“情绪”而产生积极效果。连主张将艺术家驱逐出雅典城的柏拉图都只认为音乐是尚可以接受的东西,其他的艺术所产生的快感都是人性中“卑劣”的部分。亚里士多德却回应:“有些人容易受宗教狂支配,我们可以看见他们听了那种使灵魂激动的音调,在神圣的乐调的影响之下恢复正常状态,仿佛受到了一种医疗。至于那些易受怜悯、恐惧及其他情感支配的人也应当受到类似的医疗。”{11}可见,“听歌”对于接受者对于听众来讲,有着除艺术以外的功能。   古往今来,演唱者用自己的倾力表达感染着听众,将音乐艺术不断革新。白居易《琵琶行》云:“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就形象地再现了唐朝时期琵琶演奏的高超与听众的广泛现象。演奏者为歌女,但是在琵琶声中,身份与地位降低为零,“江州司马”亦可以听着歌女的演奏“青衫湿”,可见其音乐本身对情绪的激发。《列子》中记载韩娥{12}的故事虽略显夸张,但十分有说服力地展现了声乐的惊人魅力和对人的内在刺激,以至于留下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美传。贝多芬《合唱交响曲》在首演时,双耳失聪的他完成了全场指挥,有观众当场晕倒,激动到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