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7文创园红砖房里戏剧心
77文创园红砖房里戏剧心 77文创园坐落在北京东城区的美术馆后街,77是门牌号,这里曾经属于北京胶印厂,而今,在通体红砖的规整厂房之内,跃动着一颗戏剧的心。 2012年初,胶印厂迁出,东方文化资产经营公司接下了这个园区的改建,在多次讨论之后,77文创园定位于戏剧影视方向。为此,园区内建设了77剧场―一个可容纳近300人的小剧场,还附设共300平方米的排练厅。 毛译敏主持的时差空间则是非盈利的跨文化交流空间,着力点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致力于来中国的国际创作人和本土文化人的创作融合。面对符合他们要求的艺术家,时差空间愿意免费或用最小成本来做展览、戏剧、现场小型音乐会。 与大栅栏的商业脉络不同,美术馆后街附近,自有其传承的文脉,而这,正是毛译敏选择77文创园的重要原因。“在20世纪90年代,美术馆是思想特别活跃的区域,一个时代的文化人、艺术家都在这里混。”地标性质的三联书店,让知识分子、媒体人对这一带天生亲近。曾经有过多年媒体工作经验、热爱阅读的毛译敏说,“当我们知道北京胶印厂要改为文创园区之后,都很感兴趣,我有书本情结,时差空间也致力于出版活动,这里保留了红砖墙,也保留了胶印厂的旧机器,感觉不一样。” 在毛译敏看来,在77文创园所在的东城区,“内在的文化影响力始终在暗涌”,南至美术馆、北至雍和宫,几公里的半径内,有非常多的国内外艺术家、设计师独立工作室,对文化创意产业来说,这里充满诱惑力。 两年前,时差在做自己绘本的新书发布时认识了负责园区经营的王雷,当时,胶印厂的楼正在拆,77文创园还像废墟,而毛译敏他们就在废墟上面做了一个发布会,“那天晚上的party特别热闹,文化圈内的人、独立艺术家、主流媒体人都在。那件事让王雷印象深刻,虽然又穷又没地方,但我们依然有自己的影响力,所以当我们流露出想要找个地方的时候,他们也很热情。”王雷毕业于清华大学,是辞去房地产企业的高薪工作,转而从事文化产业,和毛译敏一样,他对文化有热情,77文创园区内的不少入住者,都保持着这样的心态。铁皮屋文化公司创始人李彦达是第一批入住的戏剧人,在他之后,越来越多的文化机构选择了77文创园。台湾广艺基金会、墨剧团、拿大顶剧社都来了……如今,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园区已基本租满,也有香港邵氏兄弟影业北京公司等成熟影视公司入驻。 园区运营总监潘鹏飞说,“我们的客户业态以影视、戏剧、文化、艺术为主,也有建筑设计和新媒体。我们在招商之前做过背景调查,确保每个客户在行业内都是相对领先的位置。” 潘鹏飞也坦诚,77文创园,运营的最大困难其实是资金,旧厂房加固花费了四千万,空间重新规划,77剧场的改造,每一笔都是不能省的支出,而资金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挑战,“目前我们的收入主要靠租金,但租金跟支出相比,相对来说很微薄。” Q 时差空间为何会选择77文创园,这里真正打动你的是什么?入驻之后,是否感到有哪些不足之处? A 我们的互相认可,完全基于彼此对理想的坚持,还有对文化的默契。另外,之前王雷他们曾经运营东方剧院,对戏剧活动非常支持,确实是文化情结很浓厚的人。要说不足之处,最明显的就是没有停车位,一旦有活动就特别突出,另外,现在入住商户之间的交流不多,其实很多公司都应该有合作的机会,甚至会激发跨界的合作,我觉得园区应该组织聚会,这样能够有能量流动。 上海文创园 地下室里,蘑菇生长 你 能想象一个名叫“世界观”的展览是什么样的吗?身处奉贤路居民楼中的地下室里,几台老式电视机播放各种视频短片,从日本军歌到红色娘子军到原子弹爆炸到罗素演讲,不一而足。这便是“世界观”展览的现场。入口处放着一张桌子,饮料、纸杯,还有签到本。来的人,几乎都是艺术家和策展人认识的朋友,偶尔也有路人和附近的居民进来。而展览的空间,是租金为5000元左右的半地下室,这便是上海一处文化创意展览空间,叫做“上午空间”。 低成本小空间自然生长 就在大约十年年前,艺术家若要展出自己的作品,几乎只有在两类空间中才能实现――大型美术馆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相对北京自发形成的艺术家聚落,从最早的圆明园村、宋庄到798、草场地,上海出现的大规模艺术创意园区更多是整体商业开发设计下招租形成的空间。2002年,浦东一栋商务公寓把自己的一层楼面以相对低价向画家招租,形成了所谓的浦东画家村。此后出现的M50创意园区、红坊创意园区、BMSpace也多为地产商投资整体运营的空间。这种空间最初以低租金招来艺术家入住工作室,但一旦整体运营带来了人气,租金就立刻会成倍增加。而诸多原本艺术或文化空间也就会转租给餐饮或其他商业用途。艺术家和文化人士对于这种空间,事实上也很少有着真正的归宿感。现在回到常熟老家经营拳击沙包生产的顾元龙八九年前就曾在浦东画家村和M50都租过工作室,但租金上涨之后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