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商联大厦前世今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工商联大厦前世今生

上海工商联大厦前世今生   本刊2013年第二期“史海钩沉”栏目,笔者以寻访上海工商联会所为题,写了5处上海市工商联曾经的办公会所,但是写到延安东路 55号上海工商联大厦,戛然打住,为何没能继续写下去?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缺乏资料。上海市工商联从华山路迁入延安东路也已经15个年头,延安东路 55号这一地块以及这一地块附近原来有哪些企业,住着哪些人?这些人、这些企业与工商联有什么关系?始终萦绕在笔者脑海。近期收集到一些相关资料,试着作一些粗浅的探究,以餐读者。   回望一百年,一条洋泾浜被填   上海工商联大厦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竣工于90年代末期。是一栋紧邻外滩、能眺望黄浦江的35层的高楼,高楼的四周有4条马路,延安东路、江西南路、金陵东路、溪口路。一栋楼矗立在4条马路之间,在上海屈指可数,在中心城区更是不可多得。那么,这栋蓝白相间、外观形似上海第一栋高楼国际饭店的建筑,它的前世今生何也?很少有人追问。   延安东路一百年以前是啥模样?一百年前,延安东路是条浜,叫洋泾浜。洋泾浜夹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之间,公共租界之前叫英租界,在洋泾浜的北面,法租界在洋泾浜的南面,洋泾浜成为分割两租界的界河。洋泾浜的两岸有两条路,北岸的叫松江路,南岸的叫孔子路。路边有成片的西式楼房,这些楼房有阳台、庭院、短垣,玻璃明净、花木扶疏。这些漂亮的楼房大都用于客栈、店铺商号,但也有不少洋人居住于其间。   早先铁路尚未出现,上海的对外交通以水路为主,沿海南北各口岸和长江流域的船只驶入黄浦江,泊于十六铺一带,如果投宿租界,最便捷的是洋泾浜。洋泾浜两岸客栈有泰安、长春、大安、新大方、全安,设施齐全、环境整洁,且客房很多,如长春栈有客房110间,官房17间。那时的客房相当于现在的标准房,官房相当于现在的套房。除了客栈旅舍之外,就数秦楼楚馆了。每当月夜升天,清光泻波之时,洋泾浜上不免现出几分秦淮风光,有诗咏:“洋泾浜畔柳千条,雁齿分排第几桥,最是月明风露也,家家传出玉女箫。”   诗中所问“雁齿分排第几桥”?确实,洋泾浜上有桥,洋泾浜上桥有10多座,便利两岸的车来人往,靠近现在江西南路和四川南路的两座桥,分别叫三洋泾桥和二洋泾桥。洋泾浜上的桥名有的现在成为延安东路上的地名,如八仙桥(西藏路口)、东新桥(浙江路口)、郑家木桥(福建路口)。   也是巧合,今年恰好是洋泾浜被填没一百年。实施填浜筑路。原因是上海人口剧增,都市繁华,日盛一日。在大规模的开放中,水流河道渐渐成了城市持续发展的累赘,特别是洋泾浜,阻隔着南北两地的联系。此外,潮汐涨落,黄浦江泥沙不断的灌入,使得洋泾浜河身渐渐浅狭,行船越来越难。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两岸无数阴沟污水排放进入,附近的住家行人又习以为常地把垃圾、废物任意倒入河道,更有来往运粪船粪水流失河内,洋泾浜水质污秽发黑,夏天来临或低水位时,变得臭气冲天。周围一带的市民纷纷呼吁将其填没。1914年,两租界当局最终决定联合出资,填浜筑路。1915年底工程全部完竣,一条略呈弧形,宽27.5米的东西向崭新的马路,被称为“远东最良马路之一”。   回望七十年,朱葆三路改名溪口路   洋泾浜填没后,总得有一个路名。这条马路归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共同管理,哪一方为之取名都须与对方协商。为此,公共租界工部局极为谨慎地致函法租界公董局总董,提请将此路取名为“爱多亚路”(Avenue Edward VII),以对英皇爱德华七世表示崇敬。于是,填浜成路后的第一个路名便叫爱多亚路。然而,1937年抗战爆发,上海沦陷。1943年上海租界被日本侵略者扶植下的汪伪傀儡政权所接收。为了清除英美势力的一切影响,爱多亚路被取消,改名为“大上海路”。以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重返上海,大上海路又被改为“中正东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生的人民政府以革命圣地“延安”之名取代旧路名,将其改称为“延安东路”,延安东路这个路名一直沿用至今。   历史有惊人的巧合,在上海工商联大厦的东面,有一条不足一百米的小马路。这条小马路与商会有缘,它曾经以一个上海总商会会长的名字命名,叫朱葆三路。朱葆三是宁波籍绅商,办有慎裕五金行,专营大五金,被推为五金业领袖。1911年辛亥革命,他倾向民主共和,在上海工商界发起组建上海商务公所,并资助革命党,上海光复后,他出任沪军都督府财政部长。1912年,上海商务公所与上海商务总会合并成立上海总商会,朱葆三当选议董、协理。1916年、1919年,他连任上海总商会会长。任期内,他多次与外国领事团交涉,认为:“凡属商会组织内的商人非经上海总商会同意不得擅自捕人”。朱葆三此举深得商会、商人的称颂。朱葆三还是一位慈善家,1921年他集资设立四明医院,担任院长,四明医院后来改名为曙光医院。另一家医院也是他创办,叫时疫医院,后来改成红光医院,在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