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镇绘画和书法在笔墨上关联
吴镇绘画和书法在笔墨上关联 【摘 要】吴镇的书法与绘画的关联,一方面表现在绘画书法性的用笔上,另一方面体现在落款书法和画面的关系上,吴镇在此基础上把元代已经具备的强烈的笔墨意识推到了更高水平,使笔墨更为直接地传达出主体的精神。 【关键词】吴镇;绘画;书法;关联 一 吴镇位列元代四大家中,在绘画上有着相当的独特性;他的书法不仅是元四家中的佼佼者,就算放在整个元代也是独树一帜。而他更为卓绝的地方,在于他生动地展示了书法与绘画融合进程中惊人的一幕。 墨戏――吴镇以之定位自己的绘画,他几乎所有的作品中都会题写“戏作”或者“戏墨”的字样。因此,墨戏与其说是一种方式或创作过程,不如说是吴镇和其他文人的一种抒情达意的表达目的。这种目的的达到,是以诗书画的全面修养作支撑的。尤其是书法和绘画在吴镇的时代有了更加深入的融合,这给他们提供了极为有效的手段。 关于融合书画笔墨的方式,吴镇等人做到了整体的统领笔墨,根据画面的节奏来进行笔墨的变化,而且更注重笔与笔之间的自然承接,各种笔墨方法开始融会贯通起来。不过,吴镇在面对不同画面内容时,他的表现是不同的,他在山水中更多了几分保守性,而在画竹石的时候则完全是随心所欲的。可以看出墨戏是他的追求,但非墨戏的成分却在调节着他的笔墨。 二 书法与绘画的关联,一方面表现在绘画书法性的用笔上,另一方面体现在落款书法和画面的关系上。吴镇的题款书法与他的画面有着极强的统一性。他的题画通常有两种面貌:一种是小楷书;一种是草书。吴镇对画与字关系的把握乃是他最为匠心独运的表现。尽管他只画山水、松竹坡石等几类特定内容。也正是如此,吴镇在绘画上内容更具有指向性。 由于这种指向性,我们容易分别出他在不同图式中调整书画关系的不同手段。尽管吴镇传世的作品前后跨越20多年,但并未表现出较大的风格变化,从较早的《双桧图》到他以后的作品,基本是和缓的由细密向粗放转换的过程。而更大的变化存在于他笔下的不同题材――山水和松竹为主的墨戏。他的书法流传也不多,我们可以比较他的书画,看看他从书法笔墨中获得了什么,以及书法进入画面时是如何表现的。 我们先看他的草书《心经》。《心经》虽为大草,却丝毫不狂。他的大草书流畅而线质苍老,并不过分依赖线条的动态,而是出于一个画家的敏感,在墨色浓淡枯润的自然变化上有着生动的表现。单字在空间中左右穿插,产生了各种多边形轮廓。这方面吴镇也许受到了黄庭坚的影响,墨色的变化又使线条不流于单一,而是具有古木苍藤一般的质感。他在草书笔墨与字形空间诸多方面的颖悟,使他的绘画笔墨以及落款有着卓尔不群的观感。统揽《心经》全篇,可以看出吴镇书法有着不同于时风的“古质”特性――朴实、饱满、浑厚、天真。笔墨上呈现出这样的个人化的对立统一:众多独立、浑圆的点和长线共存,浓重坚实的线条与苍老虚淡的线条共存。不过,终于都统一在气韵悠长的“古质”之中――如同他的绘画。 三 吴镇的《心经》所体现出的质朴、浑圆的线条,平稳的中锋行笔,丰富的墨色,动静相融的韵致,几乎是他所有书画的基调。而他松动、灵活、自然的笔墨,使他的不同画面都统一于个人的风格之下。 吴镇传世最早的作品是《双桧图》,宋画的影响在这里是很明显的:有着细腻的描绘性,渲染较多。吴镇此时的书法面貌不得而知,唯一可据的是这幅画上的两行款字。可以看出吴镇从这件最早的作品开始,他的书法与绘画的笔法就是统一的。 从这幅画我们可以发现画家从壮年到晚年的面貌是如何形成的。 在《双桧图》之后的作品,吴镇的画笔逐渐变得粗豪雄壮,而与这相配的题款书法也增加了不少放纵的意味,尽管大的格调依然保持着《双桧图》中的沉稳平静。几乎出现在所有作品中的草书落款也一如他的《心经》中所展示的那样:飞动,但古拙;流畅又不失深厚,这样的矛盾范畴在吴镇的书法中对立着。而他的山水画呈现出相反的方式――在静穆中激荡着内在的动感。这时候,书法恰如其分的出现,正可以很好地提示出画面最基本最隐秘的那些动机,并且以一种互补的方式与画面形成统一的整体。 《秋江渔隐图》的题款是四行具有强烈的杨凝式风格的草书。这幅画的用笔比《双桧图》更粗壮硬挺,墨更浓,皴法较为含蓄,几乎被渲染的墨气遮蔽。而在线性突出的那些形象上,如树干和草,最能表现出与书法题款在笔墨上的照应。 在以后的那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吴镇更加自然地依空间因势书写题款。他的《渔父图》以及《洞庭渔隐图》《渔父图意》都是这样。吴镇的这几幅画在笔墨上依循了这样的轨迹,即每一幅画的笔墨与落款书法的笔墨根据不同画面的表现而有着更加内在的关联。他运用着这样的笔墨:线条本身较为内向、含蓄,但却以比较外向的运动轨迹来构成。这种笔墨在落款的表现上,跟随不同的绘画用笔特征而有着微妙的调节。这就使书法与绘画在笔墨上有了进一步融合的契机,画家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