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在宫颈癌放射治疗中应用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在宫颈癌放射治疗中应用
摘要:图像引导放疗( 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IGRT) 是继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之后,又一新的放疗技术,分析宫颈癌放疗中影响靶区精确性的主要因素、IGRT主要技术方式及其在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关键词:图像引导;宫颈癌;摆位误差
中图分类号: R737.33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 with Radi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ncer
LIN Hao,WU Li-li,CHEN Hong
(Department of radiotherapy,Tumor Hospital of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Shantou 515031,Guangdong,China)
Abstract: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 is a new radiotherapy technique to consider the extent and patterns of organ motion.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 the factors those influence the target treatment accuracy, the IGRT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 on cervix radiotherapy.
Key words: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Cervical cancer;Setup error
图像引导放疗( 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 IGRT) 是继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之后,又一新的放疗技术。它在分次治疗摆位时和治疗中采集图像或其他信号, 利用这些图像和信号, 引导此次治疗和后续分次治疗。采集的图像可以是二维X线透视图像、三维重建图像、有时间标记的四维图像[1]。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为中晚期(ⅡB~Ⅳ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2]。患者在进行分次放疗的过程中,其放疗的部位会发生形状及位置上的改变,患者机体内部的靶区和危及的周围器官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或造成肿瘤靶区与射野的偏离,引发肿瘤部位剂量低而周围危及器官剂量高,放疗效果明显下降。为保证肿瘤靶区不会偏离射野,同时降低周围组织的损伤,通常在治疗过程中常采用IRGT技术,在治疗时将患者的有关图像及信息进行采集,保证治疗靶区与射野的重合,同时进行必要的位置调整与计量调校正。本研究对宫颈癌患者放疗过程中靶区精确度的影响因素、TGRT技术在宫颈癌放疗中的相关应用进行了综述。
1宫颈癌放疗中影响靶区精确性的主要因素
放疗中治疗靶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度,包括摆位以及靶区范围的不确定度影响精确放疗的效果。在宫颈癌的实际放疗中, 导致不确定因素的原因有以下3种。
1.1分次治疗出现的摆位误差治疗摆位是对固定体位的重复模拟测定,同时对体位进行固定,以此达到重复设计后的靶区、周围危及器官与射野的位置关系,保证治疗过程中放射线的区域能对肿瘤区域进行有效的照射。但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无论采用哪种辅助摆位装置,都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摆位,摆位时出现的误差或为几毫米,甚至更大。其误差来源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①摆位依据的光距尺本身与激光灯存在1~2mm的误差;②人体的每个局部都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运动的趋势,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即使激光灯对准了体表标记,而皮下的肌肉、脂肪甚至更深处的肿瘤细胞与并不一定完全对准;③模拟定位床与治疗床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体表标记线的清晰度与快读等因素均会对摆位的准确度造成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操作人员的不当操作也会造成一定的误差。
1.2治疗分次间的靶区移位和变形随着治疗过程的进行,患者会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体表位置标记情况与靶区也会出现相应的改变;患者直肠及膀胱的充盈程度也会造成靶区位置的改变;伴随着治疗的不断进行,肿瘤的体积会出现变形、缩小等变化,而靶区与周围危及器官的相关位置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在治疗前期的计划过程中,未被卷入的周围危及器官也可能在后期被卷入其中。
1.3同一分次中的靶区运动患者呼吸时及肠蠕动时会造成盆腔肿瘤的移动。 根据以上器官运动时出现的摆位误差,现阶段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为在照射靶区外设计一定间距的计划靶区,间距的宽度能有效保障靶区的摆位误差与运动在可控制范围内,并且靶区不会出现遗漏。该方法相对简单,但效果却欠佳,由于扩大了肿瘤区域的照射范围,所以对周围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