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峨山彝、汉地名转换看民族语言、文化接触和影响
从峨山彝、汉地名转换看民族语言、文化接触和影响 摘要:峨山自古就是彝族聚居的地方,传承了众多的彝语地名,体现了峨山彝族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随着汉族的迁入,汉语和汉文化的影响,彝语地名或被借入到汉语,或被汉语地名替换,从彝、汉地名的转换,可以看到民族语言、文化的接触与交融。 关键词:彝语地名;语言接触;文化交融 中图分类号:H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4)02-0124-07 峨山地处滇中地区,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个彝族自治县。彝族是云南省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支系最多,民族文化也最为丰富的民族。峨山自古就是彝族聚居的地方,彝族人口众多,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地名既是一个地理位置代码,又是民族历史、语言、文化等要素的综合体,是人类在历史活动中形成的产物。在历史发展中,峨山传承了大量的彝语地名,承载着丰富的彝族历史文化。同时随着汉族的迁入,汉语地名不断增多,体现了汉文化与彝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峨山彝语为彝语南部方言峨山土语,直至今日,彝语仍然是彝族人民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重要的交流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越来越普及,特别是城镇地区,汉语峨山方言成为主要的交际工具,传统的彝语地名一部分被吸收到汉语中沿用至今,一部分被汉语地名替代而成为历史词汇。考察彝、汉地名的转换,既可以看到汉语与彝语的接触和影响,又可以看到汉文化和彝族文化的交融。 一、彝语地名的借入 峨山古称?峨,唐南诏末年(880年)设?峨部,元初建立?峨州(1276年),寻降为县(1289年),民国19年(1930年)改称峨山县,境内民族以彝族占绝大多数。[1](P8)彝族村寨有的早在唐代就建村,大多数在明清时期建成,产生了大量的彝语地名,在历史过程中,有相当多的彝语地名以不同的方式约定俗成地被借入到汉语中,成为峨山汉语地名词的一部分。 1.纯音译 以汉字标记彝语字音,将彝语地名的音、义一起借入到汉语。例如: “发告莫”fa21ka55mo21:“发”标记彝语词义“石岩”,“告”为“中间”,“莫”为“大”,意为大石岩中间的村寨。清代建村,彝族聚居村寨,今为富良棚乡“发告莫”村。 “丫勒”za331丫33:“丫”标记彝语词义“水”,“勒”为“缓缓流动”,意为江水平缓流动的地方的寨子,因村寨坐落在绿汁江边得名。清代建村,彝族聚居村寨,今为富良棚乡“丫勒”村。 “他拉莫”tha33la33mo21:“他”标记彝语词义“松树”,“拉莫”为“大箐”,意为松林茂密的大山箐里的村寨。清代建村,彝族聚居村寨,今为双江镇“他拉莫”村。 “他得起”tha33t55thi-21:“他”标记彝语词义“松树”,“得”为“林”,“起”为“下”,意为松树林下的村寨。清代建村,彝族聚居村寨,今为塔甸镇“他得起”村。 “罗细巴”1o21i55ph丫33:“罗细”标记彝语词义“清香树”,“巴”为“多”,意为清香树多的地方的寨子。明代建村,彝族聚居村寨,今为化念镇“罗细巴”村。 “茂那代”mo55na33t55:“茂”标记彝语词义“竹”,“那”为“紫”,“代”为“林”,意为紫竹林里的村寨。清代建村,彝族聚居村寨,今为富良棚乡“茂那代”村。 “哈左格”xa21dzo21g丫21:“哈”标记彝语词义“绵羊”,“左”为“吃”,“格”为“草”,意为放牧绵羊的地方的寨子。明代建村,彝族聚居村寨,今为塔甸镇“哈左格”村。 [JP+1]以上村寨从古至今都是彝族聚居村寨,以音译方式承袭沿用彝语地名可谓顺其自然。但有些村寨居住民今天已经变化,有的是汉族为主,彝族杂居,有的甚至完全变成汉族或回族聚居的村子,仍然以音译方式沿用彝语地名。例如:[JP] “黑白克”x丫21b丫21kh21:“黑”标记彝语词义“水塘”,“白克”为“山上”,意为山上水塘边的寨子,今为小街镇“黑白克”村。该村明代即建村,现村民以汉族为主,少数彝族杂居。 “阿巴冲”a55b33tsho33:“阿巴”标记彝语词义“蚂蚱”,“冲”为“箐”,意为蚂蚱多的山箐里的寨子,今为小街镇“阿巴冲”村。该村明代就建村,今已变成汉族聚居的村庄。 “迭白莫”de21b丫21mo21:“迭”标记彝语词义“平地”,“白”为“山”, “莫”为“大”,意为大山上平缓地方的寨子,今为小街镇“迭白莫”村。该村清代建村,现已为回族聚居村庄。 以音译的方式直接借用彝语地名的情况比较多,这一方面说明了地名这类特殊词汇具有相当强的稳固性,一方面也说明外来的汉族、回族对彝族地名文化的接受和吸纳。 2.减省音译 以汉字标记彝语地名的主要部分,做部分音译。这类情况,如同简称,减省部分次要音节,只借入彝语地名音、义的主要部分。例如: “戈嘎租”go3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八年制).pdf VIP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2010年修订)中英文对照.docx VIP
- 2025中考语文名著阅读专题05 《红星照耀中国》真题练习(单一题)(学生版+解析版).docx
- 肝癌的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通用ppt.pptx VIP
- 高职高等数学函数精讲精选PPT.ppt VIP
- 金属矿山全尾砂胶结充填胶凝材料技术要求.pdf VIP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全文解读PPT课件.ppt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延边大学.docx VIP
- 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课件示范文本_教师版.pdf VIP
- Yamaha 雅马哈 乐器音响 DM3 Series Reference Manual 用户手册.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