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互联网思想21世纪新历险
                    互联网思想21世纪新历险    如果说诺曼底登陆是20世纪最漫长的一天,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讲,斯诺登的揭秘之路,也可被看作21世纪到目前为止十分漫长的一条路。这一年多以来,有关斯诺登的几本图书陆续出版,相关电影也纷纷进入日程。斯诺登事件大众化、娱乐化的进程也是后斯诺登时代重要的一环。   然而,目前大部分长篇累牍的新闻报道依然还是局限在新闻事件本身,而对于事件背后的挖掘,尤其是对于政府监控公民的争议、对于本次事件真正的主角――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揭秘,以及对于网络时代公民隐私和政府权力的边界的探讨,还远远不够。    以斯诺登事件为主题的畅销书   斯诺登事件的热度首先在图书市场上得到最迅速的反映。按理说,斯诺登本人隐居在莫斯科,有着最好的写作条件和充裕时间。但是,我们首先看到的却是与斯诺登合作的记者、律师的大作。   当日,《卫报》记者格伦?格林沃尔德被斯诺登一步步引导到自己栖身的、位于香港九龙的一家旅馆。斯诺登把彼此的手机都放进冰柜,以防窃听。曾经当过律师的格林沃尔德追问了斯诺登整整五个小时,才打消了浓重的疑虑。斯诺登认为自己的部分政治理念源自网络游戏,它们教会了他“即便是单枪匹马的手无寸铁者,也能与强大的非正义力量相抗衡。”   格林沃尔德是《卫报》专栏作家,当过宪法律师,经常撰文论述民权以及行政权力增强会带来的风险以及911事件后在美国泛滥无度的监视活动。显然,他能够成为斯诺登最佳的合作伙伴。   目前有望向大众深度解密斯诺登这个人物以及这一事件的两本书,一本是格林沃尔德的新书《无处隐藏:爱德华?斯诺登、国安局以及美国监视状况》;一本是卢克?哈丁所撰写的《斯诺登档案》。两本书的作者都深度卷入事件之中,有第一手材料和采访的经历。两本书各有所长。格林沃尔德是斯诺登事件揭秘的当事人之一,自然有近水楼台的先天优势,他拥有能让整个事件保持“鲜活”的独家资料。本书的前三分之一娓娓讲述了自己接触斯诺登的整个经过。而《斯诺登档案》的作者卢克?哈丁则是《卫报》指定的传记作者,背后有着报社集体团队的支持。虽然没有采访过斯诺登本人,但哈丁采访了很多与斯诺登共事过的人。哈丁的书中精彩描述了《卫报》发表第一篇有关斯诺登报道的时刻,故事充满了紧张刺激,既不乏新闻热情,又洋溢着公布敏感信息的兴奋。   在出版时间上,捷足先登的《斯诺登档案》2014年2月6日就出版了,堪称快手。在事件发生8个月之后,第一时间满足了人们对于事件的深度好奇。格林沃尔德的《无处隐藏》则在5月13日出版,晚了三个月。中文版自然更晚一步才面世。但是,《无处隐藏》毕竟基于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其内容更能够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且其中还包含有独家的解密,即此前还没曝光的材料。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上演过一部名为《无处藏身》的美国电影。影片中因为军方事前安置了一个无线电跟踪器在女主角芭芭拉的车上,后来又被其儿子无意间地装到了自己的玩具上,所以母子二人总是躲不过军方的跟踪。有人可能对号入座,以为这就是《无处隐藏》书名的由来。但是,这并非格林沃尔德为作品取名“无处隐藏”的缘由。《无处隐藏》的书名取自弗兰克?丘奇令人心寒的言论。丘奇在1975年曾出任美国参议院情报特别委员会主席。他曾有过这样的表述:美国政府已经完善了“一种技术能力,让我们能够监测在空中穿梭的信息”。他还说,这种能力可随时“掉头指向美国人民,届时没有哪个美国人还会有隐私可言,一切都将受到监控:电话、电报等等通讯方式。人们将无处隐藏。”40年之后,他的话成为了不可辩驳的现实。   哈丁的《斯诺登档案》一书则以整个事件为架构,全书14章,完全依照事件进程而展开:从开始与记者接触、香港会面、策划爆料到离开香港,这部分内容与《无处隐藏》前两章内容有一定重合,占了全书大部分的篇幅,而斯诺登离开香港、抵达莫斯科以及此后的情形描述得并不多。因此,比起《无处隐藏》,哈丁这本书更适合改编成为电影剧本。   可惜,这两本书都注重于斯诺登事件中人们基本已知的来龙去脉,有种悬疑不足的感觉,只能被算作不够精彩的间谍小说。而对于斯诺登的人生成长经历和内心世界的挖掘,两本书都涉及不多。    银幕上的棱镜门与现实中的神秘机构   索尼影视率先买下格林沃尔德新书《无处隐藏》的电影版权,将邀请“007”系列影片制作人芭芭拉?布洛克利和迈克尔?威尔森制作这一新影片。斯诺登的故事是活脱脱的 “007”故事的风格:惊险纷呈的情节和传奇的人物经历,的确很适合改编为电影用作大众消费。无独有偶,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则确定将以《斯诺登档案》为蓝本拍摄电影。斯通执导过《刺杀肯尼迪》、《尼克松》、《世贸中心》、《布什》等多部政治题材影片,据闻他对于政治的兴趣十分浓厚。那么,棱镜门这样的题材太适合由他来发挥了。显然,斯诺登本人不是斯通的兴趣焦点,他将镜头投向了棱镜门背后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