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文本冷酷到萤幕温情
从文本冷酷到萤幕温情 摘 要:文学与影视有很多共通之处,如贯穿作品的情节、表达情感的目的等,同时二者在形成机制、受众群体方面的差异也不应忽视。霍建起的电影《暖》改编自莫言的小说《白狗秋千架》,电影虽然保留了原著的一些情节,但整体风貌上已是大不相同。这样的改编并不完全来自于导演、编剧方对于作品的个人见解,影片背后的以受众为中心的市场化考量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白狗秋千架》《暖》改编 中图分类号:I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小说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已经成为了当代文坛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莫言的小说“触电”率颇高,张艺谋基于《红高粱家族》改编的电影《红高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霍建起将莫言的另一部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为了电影《暖》,该片连续斩获了第十六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第二十三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成为了当年国内影视界的一大话题。《暖》的成功是否可以理解为《白狗秋千架》的成功,抑或是说《白狗秋千架》与《暖》之间究竟有多大程度的联系,是什么因素促使《白狗秋千架》变为了《暖》,这些问题实质上蕴含着文学与电影两种艺术形式背后受众群体的差异性。 一、《白狗秋千架》与《暖》的貌合神离 《暖》与原著中的人物、情节大体相似,都是一个包含着忏悔的故事。但如果仔细考察,不难发现每个人物都有了改动,最后的结局更是迥异,因此,《白狗秋千架》与《暖》只能是从故事设置上看有些类似,而所要表达的感情的却大相径庭。 首先,二者的情感基调相对立[1],影片改名为《暖》已经预示了这种变化。《白狗秋千架》里的人和故事都是冰冷的,《暖》中的情节散发着人性美的光辉,氛围颇似去掉结尾的《边城》。基于此,《暖》的背景设置由高密换成了江西的小城婺源,力图以唯美的画面来铺垫片尾大团圆式的结局,就如同片名一样给人一股浓浓的暖意[2]。与情感基调变化相关的是《暖》对《白狗秋千架》中人物形象的改编,《白狗秋千架》中暖给人第一印象是“丑”与“恶”的结合,她失去一只眼睛,话里话外透露着毒辣和抱怨。电影中的暖首先在外形上只是摔坏了右腿,保持了容貌的美丽,而且她对生活有着良好的心态,武生离去、井河进城、嫁给哑巴这些都没有使她怨天尤人,接受自己命运的同时还能宽容他人,就连她的孩子也不再是哑巴,而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小姑娘。此外,《白狗秋千架》中的哑巴是一个粗糙、蛮横的形象,《暖》中的哑巴善解人意,居然能亲自送走暖,这与原著中不允许暖和别的男人接触的哑巴判若两人。 其次,《暖》与原著在主题表达上也大不相同,《白狗秋千架》呈现出的是农村中青年在城与乡之间的矛盾,而《暖》歌颂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白狗秋千架》在深层上是一个怀揣理想的青年在进城寻梦与坚守故乡之间的矛盾,如果在十多年娶了暖,井河以自己当时的经济条件几乎不可能在城里养活一家人,娶了暖就意味着井河可能要在农村待上一辈子。坚守暖就要坚守故乡,而破了相的暖就也如同故乡在井河心中一样,与城里相比或许显得破落,却是自己的根之所在,一方面渴望进城摆脱破败的故乡,而又不能完全割断与故乡的精神来往。对暖的感情也是井河乡情中的一部分,他心底不能彻底忘记暖就像他无法忘记故乡。井河和暖当年都有走出乡关的理想,由于种种原因,井河在城市里成功立足而暖被迫留守乡村,进了城的井河对故乡仍有眷恋,城里优越的物质生活并不能完全压住他心底的乡情,而进不了城的暖的内心中则是不甘于留守而又不得不留守的绝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对于有过进城梦的乡土青年而言,无论他们最后圆梦与否,城里的人永远不能彻底放下故乡,城外的人也不可能对乡间贫穷破败泰然处之,乡关摆在面前,无论是走是留都不能让自己的内心彻底安顿下来。《白狗秋千架》结尾井河如果不答应暖,他无法减轻背负在自己身上十多年的忏悔,如果答应了暖,对自己的未婚妻和哑巴都无法交代,这样两难的处境是当初井河决定进城后注定的。电影《暖》的主题就显得开朗了许多,暖不会不甘心于在乡下与哑巴结婚,而哑巴能战胜私欲主动为暖寻找更幸福的生活,井河不会再像《白狗秋千架》中面对那样面对无法抉择的境遇,就连暖和哑巴的女儿都参与促动了暖跟井河回城。《暖》有一个不幸的开头却获得了相对团圆的结尾,主要在于这里的人物有一种相互成全的精神,尽管哑巴偷过信、井河需要忏悔,但是最后他们身上都迸发出了人性美的光辉,影片也想以此来感染观众,不是去渲染人物生存的矛盾,而是要展示化解矛盾的高尚力量。 二、受众群体差异性对改编过程的影响 将《暖》与《白狗秋千架》作比较并不是为了说明电影对原著主题的浅化[3],更不能由此简单地断定导演霍建起、编剧秋实的水准一定低于莫言,因为文学与影视的受众群体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由原著到电影的过程中产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