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伊玛堪”地缘性史诗空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赫哲族“伊玛堪”地缘性史诗空间

赫哲族“伊玛堪”地缘性史诗空间   [摘 要]从史诗叙事的空间维度入手,运用空间叙事和生态批评理论分析赫哲族史诗“伊玛堪”的文本。首先阐述赫哲族的自然环境及其在史诗中的叙事功能、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剖析生态环境所决定的赫哲人的渔猎生活、鱼皮文化,生态环境和生活生产实践构成了史诗的地缘性物理空间,承载着史诗的宏大叙事。其次结合史诗的情节母题和艺术形象论述惩恶扬善、保卫氏族部落的英雄观,解读萨满教信仰中万物有灵论如何反应人与神灵的关系,进一步探索史诗叙事的心理空间和精神内涵。   [关键词]赫哲族;生态批评;人与自然;萨满教;叙事   “生态批评(ecocriticism)”,也称文学与环境研究,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英美初露端倪(1)。1978年学者鲁克尔特在《文学与生态学:一次生态批评实验》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生态批评”的概念。90年代至今,生态批评发展迅速,在多国文学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果生态学是“一棵会开花的树”,生态批评则是这棵树上开出的美丽花朵。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批评理论,它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在20世纪末一跃成为文学批评理论的“显学”。(2)在构建多元生态理论体系方面,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呈现出丰富的生态智慧。文学是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载体。(3)民族文学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最具代表性的载体。少数民族文学是少数民族大众在其生活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精神产品。同我国其他55个民族一样,赫哲族也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其中蕴含的生态意识和生态理想通过民间口头文类口耳相传、代代传承。   一、史诗的地缘性物理空间   赫哲族的祖先,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史诗“伊玛堪”是赫哲族人民最为喜爱、传唱最多的口头文学样式。“伊玛堪”故事大多以莫日根为核心贯穿全篇,围绕主人公身世、获取萨满神通经过、结拜、婚姻、遇难、搏斗及凯旋祭神等主要情节板块展开叙事。散韵结合的“伊玛堪”叙事结构庞杂,塑造一系列性格鲜明的英雄群像,曲调如唱如诉,曲调种类不一。学术界一般认为“伊玛堪”是赫哲族的民族英雄史诗或尚未发展为成熟的英雄史诗的英雄叙事诗。   (一)赫哲族的生态环境   文学艺术的产生首先与人们长期生活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赫哲人聚居地的自然环境对赫哲人表达内心情感及表达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三江流域是赫哲人的家乡,这里江河密布、湖泊荡漾、沼泽铺茵,完达山的余脉蜿蜒在饶河、虎林、抚远、同江等县境内。完达山中的茂密森林,素有“林海雪原”之称(4)。奔腾的河海、肥沃的土地和茂密的山林是赫哲族人民世代的居住地。在“伊玛堪”中,这些生态环境作为史诗表达空间的一部分,被忠实地记录着、不断地传唱着。伊玛堪老歌手葛德胜讲唱的《希尔达鲁莫日根》开篇这样描述:“早先年,在松花江、黑龙江两江汇合的地方,南岸有一个村子叫莫勒洪。这里依山傍水,山上有数不尽的飞鸟走兽,江里有捕不完的鱼。”(5)同样,在《沙伦莫日根》中有“乌苏里江源头有个叫伊曼的小村子”、“松花江下游有个叫悦勒固的村子”。(6)像这样在史诗讲唱中讲述赫哲人的生态环境,几乎在《伊玛堪》的每个篇章里都可以看到,赫哲人怀着安乐、祥和的心境进行讲唱,流露出对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与追求。在“伊玛堪”中,用于狩猎和捕鱼的森林和江河,不仅是赫哲族人民的生态环境,它们也是赫哲人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介。《木竹林莫日根》中,萨其尼绣的花儿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她绣的葡萄鸟来叼,她绣的花儿蝴蝶围着飞,绣的天鹅天上飞,绣的鱼儿会游水,绣的江水起浪花,绣的大山青又翠,绣的太阳喷金光,绣的月亮放光辉”,(7)这折射着人们在生态环境中怡然自乐的生活体验,也寄寓了他们对大自然的感性认知和直观感受。   “生态美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生命关联和生命共感。这种生命关联是基于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人的生命活动正是在这种自然生命之网的普遍联系中展开的,建立在各种生命之间,生命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依存,共同进化的基础上的”。(8))在“伊玛堪”中,有些人与动物的故事传达了人们对真善美世界的追求与向往,有些篇章表达了人们对于动物世界畏惧或敬畏,有些故事则向人们昭示出人类、动物、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在一望无际的林海草原和崇山峻岭之中,栖息着各种珍禽异兽,如丹顶鹤、狍、鹿鹭鸶、紫貂、狐狸、野猪。人们将这些动物的形象及人与动物的关系融入故事之中,一代代地传唱着。《吴呼萨莫日根》讲述了一只天鹅对人类施恩、教人们辨善恶、保佑他们平安的故事。“吴希那一箭射去,一只天鹅张嘴就给叼住了,在吴希那的头顶一边飞一边说――狐狸的话听不得,黑瞎子嘴亲不得,你这个莫日根太不懂事理。天鹅说完话,把吴希那的箭扔了下来,箭杆上还挂着包袱,打开一看,是一对爱米神。这是专门保护人平安无事、幸福生活的保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