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高二-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高二-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阴阳家:(阴阳五行,解释天地运行)齐国的邹衍 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白马非马) 纵横家:著名的有苏秦(主张“合纵”,即六国团结抗秦)、张仪(主张“连横”,即瓦解六国的团结,使之分别奉事秦国)。这两类策士统称“纵横家”。 杂家:战国至秦汉间杂揉各学派思想的一部分学者,代表著作为《吕氏春秋》、《淮南子》 农家:战国时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 知识延伸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 主张 非攻 尚贤 节俭 特点 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核心思想 知识延伸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其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活动的结晶,一个民族的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对于它的精神活动的反思,从这个意义说,一个民族的哲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最高成就,也是它的理论思维的最高发展。 ——冯友兰(我国著名哲学家) 请思考:中国古代影响最深远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儒家思想 【引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 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 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 生了儒、道、墨、法、名、阴阳、纵横、农、杂、兵、小说 等各家思想流派,他们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的含义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社会背景:社会大变革 (1)经济:铁犁牛耕出现,社会生产力提高,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物质条件) (2)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兼并战争不断;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根本原因 (一)原因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牛耕和铁器的推广 生产力发展 社会大变革 土地制度 阶级关系 政治制度 奴隶制瓦解 封建制确立 思想文化空前发展 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墨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①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③是中国学术、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 重要阶段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①“仁”的学说 (核心) 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 子曰:“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主要内容 思想学说 政治思想 教育思想 文化贡献 “仁”(核心)和“礼” “为政以德”(德治) “敬鬼神而远之”(民本)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 发展 言论被总结为《论语》 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孟子: 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 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提出“性本善”论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荀子 主张仁义和“王道” 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著名论断 认为人性本恶 主张礼法并用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春秋孔子-儒家创始人 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 战国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三、道家和法家 老 子 老子思想 ①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是天地万物的法则 ②辩证法思想: 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弱者道之用” ③政治观点:“无为而治” 消极悲观,幻想“小国寡民”的社会 三、道家和法家 庄子的思想 ③崇尚逍遥, 追求精神自由 ②齐物论: 万事万物没有界限差别,天地万物为一 ①道为根本,宣传自然无为 庄 子 三、道家和法家 韩非子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