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葡政府时期社团与澳门社会保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澳葡政府时期社团与澳门社会保障

澳葡政府时期社团与澳门社会保障   [摘 要]由于历史原因,澳门长期处于华葡分治的状态。在鸦片战争后,澳门华人远离中国政府的管治,而在殖民政权下得不到重视。当地华人通过成立各类社团来对身处殖民统治的华人族群进行社会救助与社会事务管理,经由社团这一组织来弥补澳葡政府对华人社会所缺失的社会保障部分,这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也是少有的。本文通过对澳葡政府治下的社团组织活动进行研究,探讨在澳葡政府管治时期的华人社会如何在社团的协助下进行自力救济,及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等。   [关键词]澳葡政府;华人社团;社会管理;社会救济   在澳门社会,社团是华人社会中极为重要的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主要组成部分。所谓“社团”,是指经过法律手续成立的、从事经济活动或社会公共事业的社会组织。澳门近代以来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葡国殖民政府的统治之下,也由此产生了当地特有的社会结构与管理方式。澳葡政府统治时期,澳门的华人社团组织通过与澳葡政府的合作,对当时大多数处于社会底层的华人民众提供了有效的社会保障。   一、澳葡政府管治时期的澳门社会   清朝嘉庆年间,中国政府和澳葡政府皆已陆续取消了关于华人禁止进入澳门城内的禁令,城外的中国人渐渐迁入城内,澳门城内的中国人明显增加。广东巡抚韩封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奏报:“今年(澳葡)生齿日繁,大小男妇共有三千余口。其华人在澳开铺落业者,男妇共有三千一百余人口。(1)”   在这种情况下,澳葡政府的行为取向开始发生变化。马士(H.B.Morse)在其书中称:“必须谨记,中国人在澳门行使全部管辖权――领土、司法、和财政,但与中国利益无关时,他们经常是不干预的,葡萄牙人无论如何,都经常试图在这个地方行使全部的主权。(2)1842年中英签定《南京条约》,香港岛被割让,在面临原有贸易被大量夺走的威胁下,葡萄牙政府决定在澳门地区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澳门在香港开埠后受到的冲击。1845年11月20日,葡国女王玛利亚二世颁发赦令任命阿马留(JoaoFerreiraAmaral)为总督。阿马留颁令封锁了澳门原本由中国设置的海关行台大门,并驱赶中国海关官员,推倒海关行台大门前的中国旗帜,封存行台的财产;之后又发布公报,禁止清朝官员进入澳门时鸣锣(3)。从1849年葡督阿马留将中国驻澳官员逐出澳门之后,葡萄牙殖民者全面接管了澳门社会的管治权,葡萄牙开始在澳门实行殖民统治。   澳门人口复杂密集,随着贸易的发展越发壮大,但在澳葡政府眼中,能够被叫做“澳门市民”的,仅仅是基督徒:“基督徒是指那些作为葡萄牙国王的子民而信奉基督教义的人,包括来自葡萄牙的葡人、来自其他葡萄牙管制地区的葡人(印度、帝汶等)、奴隶、土生葡人,以及包括外国人的其他人口类别。(4)”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澳门虽然因为季风而便利了古代帆船的贸易,但同时也饱受热带风暴的侵袭。在影响澳门的灾害中,台风尤为祸患。如下表1所示,其次数之多可见一斑。   表119世纪澳门灾害统计(5)   澳门历史上数次遭受到巨大台风的吹袭,葡国历史学家施白蒂记载在1874年9月22日,席卷澳门的风灾共造成1700人丧生(6)“海内外两滩,但见尸骸枕藉,俱偃卧于沙石上……刻下盗贼又日肆劫掠,虽经派兵视压,而厥风尚未能息绝,兼居人失业果极者不胜枚举,嗷嗷待哺”(7)。灾后底层民众苦不堪言,而葡国政府在此时却专注于将有限的社会救助资源投放到仅占人口少数的葡人身上。申报对此有所记载:“1874年10月6日:……葡督宪业令以食物拯济,各进西教之穷民庶不至饥肠碌碌耳。”“1874年10月9日:……将劝募寓申之西商大发慈悲,广为捐助,以为赈济抚恤之用(9)。”据零散的资料统计,在1849年,澳门的教徒有4000人,但华人总数却是34000人(9)。到了同治三年(1865),澳门的教徒仍为4000人左右(10),从上述数据中可见,能够得到澳葡政府赈济的居民只是少数,普通华人更不在受援之列。   澳门本地从事慈善事业的仁慈堂此时已成立300多年,办有医院、学校和孤儿院等,然而仁慈堂的服务对象,并未包括华人,以普通华人为医疗或教育对象的基督教新教慈善组织又只是昙花一现,对贫困的居澳华人帮助不大(11)。   澳葡当局在华人的日常生活和娱乐等方面也对居澳华人进行了种种规定:不许华人随便“将垃圾堆放屋旁”(12)“每夜自十一点钟起至翌日早七点钟,严禁华人燃烧烟花爆竹,除华人六所寺庙和华人新年除夕至初三以外”、“如华人或有时演木头戏,今仍准其演,但于城内演木头戏,只限至晚上十二点钟止”、“如华人欲在澳门开摆东洋车,必须先到澳门议事公局领牌,并捐规银一大元”(13)。种种殖民政策下,华人与葡人的种族隔阂越发明显。   澳门的华人社会必须服从葡人管治规定,而当发生社会灾害时,却得不到管治者的救助。在此情况下,华人要自发组成社会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