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尿液一般检验04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上)
(二)白细胞 健康成人尿液中的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也可出现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 尿液中性粒细胞呈圆球形,直径10~14μm,较 红细胞大,不染色时细胞核较模糊,胞质内颗粒清晰可见,无明显退变,常分散存在,外形完整(图5-5)。 图5-5 尿液中白细胞(未染色) 脓细胞是在炎症过程中被破坏、变性或坏死的中性粒细胞。其外形多变,不规则,胞质内充满颗粒,胞核模糊不清,常聚集成团,边界不清。脓细胞与白细胞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两者常相伴增多,而其数量多少更为重要。尿液白细胞大于5个/HP,称镜下脓尿。尿液中含大量白细胞,呈乳白色,甚至出现块状,称为肉眼脓尿。 在不同的渗透压和pH条件下,白细胞的形态可发生改变(表5-38-0)。 【参考区间】尿液细胞检查的参考区间见表5-32。 【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大量增多 常见于泌尿系统炎症,也可见于肾肿瘤。“闪光细胞”常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中性粒细胞增多也见于尿液被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分泌物污染。 2.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 见于肾移植后排斥反应、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应用抗生素及抗癌药物等。尿液中淋巴细胞增多,还可见于病毒感染。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单核细胞也可减少或消失。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见于间质性肾炎、变态反应性泌尿系统炎症。 (三)吞噬细胞 巨噬细胞体积约为白细胞的2~3倍,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不整;胞核呈肾形或类圆形,结构细致,稍偏位;胞质丰富,胞质中吞噬的物体很多(图5-6,图5-7)。有时胞质还可见空泡及伸出阿米巴样伪足,新鲜尿液中还可见到伪足的活动。 图5-6 尿液中巨噬细胞(未染色) 图5-7 尿液中巨噬细胞(Sternheimer染色) 【参考区间】无吞噬细胞。 【临床意义】尿液吞噬细胞可见于泌尿系统急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且常伴白细胞增多,并伴有脓细胞和细菌。尿液吞噬细胞数量常与炎症程度有密切关系。 (四)上皮细胞 1.肾小管上皮细胞 来自肾小管,其形态与白细胞相似,但较中性粒细胞大1.5倍,一般不超过15μm,有1个较大的圆形细胞核,核膜厚,胞质中有小空泡、颗粒或脂肪小滴,颗粒分布不规则, 多少不定,有时较多,甚至看不清细胞核。肾小管上皮细胞在尿液中易变形,故又称多边细胞(图5-8)或小圆上皮细胞。 图5-8 肾小管上皮细胞(未染色) 2.移行上皮细胞 (1)表层移行上皮细胞:因胞体较大又称大圆上皮细胞,器官充盈时,脱落细胞体积约为白细胞 的4~5倍,多呈不规则圆形,胞核较小,常居中。器官收缩时,则胞体较小,约为白细胞的2~3倍,形态较圆(图5-9)。健康人尿液中偶见,膀胱炎时可大量成片脱落。 图5-9 表层移行上皮细胞 (2)中层移行上皮细胞:体积大小不一,常呈梨形、纺锤形或带尾形,胞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图5-10),又称尾形上皮细胞或纺锤状上皮细胞。因多来自肾盂,故又称为肾盂上皮细胞。有时亦可来 自输尿管及膀胱颈部。肾盂、输尿管和膀胱颈部有炎症时可成片出现尾形上皮细胞。 图5-10 中层移行上皮细胞 (3)底层移行上皮细胞:形态较圆,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统称为小圆上皮细胞。但两者有差别,底层移行上皮细胞体积较大,而胞核较小。肾小管上皮细胞体积较小,而胞核较大。 3.鳞状上皮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来自尿道外口和阴道的表层。鳞状上皮细胞为尿液中最大的上皮细胞,扁平似鱼鳞状、不规则,多边多角,边缘常卷 曲,胞核很小,呈圆形或卵圆形,有时可有2个以上小核,完全角化者核更小,甚至不见(图5-11),又称扁平上皮细胞。 图5-11 鳞状上皮细胞(未染色) 【参考区间】无肾小管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偶见。鳞状上皮细胞:男性偶见/HP,女性0~5个/HP。 【临床意义】 1.肾小管上皮细胞 尿液中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多见于肾小管病变。成堆出现提示肾小管有急性坏死性病变。肾移植术后大约1周,尿液内出现较多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随后逐渐减少至恢复正常。当发生排斥反应时尿液中可再度大量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并可见上皮细胞管型。 (1)脂肪颗粒细胞:慢性肾炎、肾梗死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发生脂肪变性,胞质内有较多的脂肪颗粒,称脂肪颗粒细胞。 (2)含铁血黄素颗粒:含铁血黄素颗粒是一种不稳定的铁蛋白聚合体,含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