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教后反思.docx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教后反思.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教后反思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教后反思   这是开学的第一课。课前在备课时,觉得这节课挺简单的,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也没完成预设的练习任务,于是引发了很多思考。上课前的困惑。如何能让学生透彻理解算式的意义,是我课前重点思考的问题。正是有了这样的困惑,于是便在备课时作了充分的预设。一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要开学了,明明和芳芳一起去买铅笔,两人一共买了18支,平均每人买了几支?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纷纷回答会,可是板演的学生却在多次帮助下才算正确地书写完整了,主要偏差在于多了个减号,最后的0写错了位置。接下来我再与学生一起小结“除法竖式计算需要经过:一商,二乘,三减” 。第二是注意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加强操作对算理的体验。“46支铅笔平均分给两个人,可以怎样分?”然后实施迁移,“你会用竖式计算这样的题吗?”最后是作具体指导,结合刚才的分铅笔,除法计算也是这样想的:一是想商是几,表示每份是多少(或有多少份);二是把除数与商相乘,表示一共分掉了多少;三是把被除数与除数相减,表示还剩多少。可是学生后来在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前面两小题的竖式填空时,仍然出现了像课前担心的那样——不少学生还是“答案口算,竖式一样画葫芦”。而正当学生在计算后面两小题时,下课铃声响了。自己已为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预设,在教学过程中也强调了竖式的步骤及每个步骤的意义,可为什么学生不领情?失误从何而来,竖式抽象的基础又在哪里?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我觉得,这一课时的情景还没有体现出为什么要从高位先除,使用乘法和减法的迫切性也不明显,学生只是在老师的“教诲”下依次除、乘、减,没有对竖式必要性的体验,抽象过程也没有和具体操作真正联系起来,所以也就没有去认同这种方法。那么如何改进呢?我设想,一是增加对乘、减必要性的体验,可在课前引入中增加一个练习“26÷4竖式怎样算”;二是还要让学生充分操作学具,深刻体验两位数怎么分,真正对后面的竖式教学产生正迁移效果;三是加强抽象过程与具体操联系时的点拨,引导学生在写竖式时要想想刚才的学具操作。可这样一来的问题是,课堂教学时间会更加不够,怎么办呢?我想,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是否可考虑第一课时只到算理部分,只要求学生能根据算理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把十位上有余数的除法也纳入进来,第二课时再重点学习列竖式计算,不知这样能否更加有效些,不妨在下学年作个尝试。   这是开学的第一课。课前在备课时,觉得这节课挺简单的,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也没完成预设的练习任务,于是引发了很多思考。上课前的困惑。如何能让学生透彻理解算式的意义,是我课前重点思考的问题。正是有了这样的困惑,于是便在备课时作了充分的预设。一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要开学了,明明和芳芳一起去买铅笔,两人一共买了18支,平均每人买了几支?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纷纷回答会,可是板演的学生却在多次帮助下才算正确地书写完整了,主要偏差在于多了个减号,最后的0写错了位置。接下来我再与学生一起小结“除法竖式计算需要经过:一商,二乘,三减” 。第二是注意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加强操作对算理的体验。“46支铅笔平均分给两个人,可以怎样分?”然后实施迁移,“你会用竖式计算这样的题吗?”最后是作具体指导,结合刚才的分铅笔,除法计算也是这样想的:一是想商是几,表示每份是多少(或有多少份);二是把除数与商相乘,表示一共分掉了多少;三是把被除数与除数相减,表示还剩多少。可是学生后来在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前面两小题的竖式填空时,仍然出现了像课前担心的那样——不少学生还是“答案口算,竖式一样画葫芦”。而正当学生在计算后面两小题时,下课铃声响了。自己已为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预设,在教学过程中也强调了竖式的步骤及每个步骤的意义,可为什么学生不领情?失误从何而来,竖式抽象的基础又在哪里?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我觉得,这一课时的情景还没有体现出为什么要从高位先除,使用乘法和减法的迫切性也不明显,学生只是在老师的“教诲”下依次除、乘、减,没有对竖式必要性的体验,抽象过程也没有和具体操作真正联系起来,所以也就没有去认同这种方法。那么如何改进呢?我设想,一是增加对乘、减必要性的体验,可在课前引入中增加一个练习“26÷4竖式怎样算”;二是还要让学生充分操作学具,深刻体验两位数怎么分,真正对后面的竖式教学产生正迁移效果;三是加强抽象过程与具体操联系时的点拨,引导学生在写竖式时要想想刚才的学具操作。可这样一来的问题是,课堂教学时间会更加不够,怎么办呢?我想,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是否可考虑第一课时只到算理部分,只要求学生能根据算理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把十位上有余数的除法也纳入进来,第二课时再重点学习列竖式计算,不知这样能否更加有效些,不妨在下学年作个尝试。   这是开学的第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