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商周时期的建都思想: “择天下之中而立国, 则国中之中而立宫” 宫室的组成:五门三朝 五门: 皋门——最外边的门 库门——内有库或厩棚 雉门——中门,建双阙 应门——正朝 路门——内寝 三朝: 外朝——皋门内,库门外 大朝——应门内,路门外 内朝——路门之内 五门三朝 皋门——最外边的门 外朝 库门——内有库或厩棚 雉门——中门,建双阙 应门——正朝 大朝 路门——内寝 内朝 3、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1)出现了栌斗(坐斗) 2)出现了门窗的形制 3)建材方面: A.出现了板瓦、筒瓦、人字形断面的 脊瓦和圆柱形瓦钉 B.出现了瓦当 陕西歧山风雏村遗址出土的西周瓦 4、遗址 1)陕西歧山风雏村西周建筑遗址 ——已知最早的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 2)湖北蕲春的干阑式建筑 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 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 一条明显的轴线,前后两进院子, 门前有树(影壁)——大门——前院——前堂 ——中廊——后室; 前堂、廊和后室形成最早的工字殿。 南北45.2m,东西32,5m。 陕西歧山风雏村西周建筑遗址 两侧厢房围合成闭合式庭院,四周有檐廊环绕; 南北朝向稍偏东,前面“隧”(门)占一间,东塾西塾各三间; 门内即由四面房间围合的“庭”,庭北为主体建筑“堂”,堂为六间;堂前有三阶,中阶不在轴线上;后庭为廊分为二,庭后正室三间,其余为小间; 可以看出,正在向中轴对称的单数间平面,逐渐发展的过程中。 发现有半瓦当和脊瓦,为最早的瓦;版筑土墙与土坯墙,墙面有三合土(白灰、沙、黄泥)抹面;庭院地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 中国建筑史 第二章 夏、商、周、春秋时期的建筑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社会背景: 黄帝(公元前27世纪左右)“邑于涿鹿之际,迁徙往来无常处,师兵为营卫”---当时显然未有固定的城郭宫室 尧(公元前23世纪左右)“堂崇三尺,茅茨不剪”---后世称颂尧公之俭德,亦可理解为当时技术之简拙 舜“宾于四门,四门穆穆”---初期之都市已形成 禹“卑宫室致费于沟洫”--- 则因宫室已渐华侈,然后可以卑之 至殷代末年(公元前12世纪左右)纣王“广作宫室,益广囿苑” 夏(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7世纪) 礼记》:“城郭沟池以为固” 《竹书纪年》“大飨诸侯于钧台” 商(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 历史背景: 建筑遗迹: 1).河南偃师二里头成汤都城---西亳宫殿遗址 -----我国最早的封闭式庭院和最大的木架夯土建筑 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平面 关于斗拱演变的推论之一 2).河北藁城台西村宫殿遗址 [二号房子] 放线:在房基沟槽两边,有云母粉划出的白线 线条笔直,转角规整,说明是根据设计画线的, 这是我国建筑史上最早的一例 基础:地基平整后挖去0.5米活土层,再填入纯净的暗褐色的胶性土,每50-80毫米厚用石子夯实---这是我国早期建筑的特点 外墙:下部为板筑夯土墙,上半用土坯垒成—土坯是砖的前声 河北藁城台西村宫殿遗址 3.晚商:殷墟遗址-河南安阳小屯村殷虚宫殿遗址 北区—宫殿区 中区—宗教部分 南区—祭祀地区 殷墟的宫室是陆续建造的,并且以单体建筑沿着与子午线大体一致的纵轴线有主有从地组合成较大的建筑群 后来中国封建时代的宫室常用的前殿后寝和纵深对称式的布局方式,在商代后期宫室中已初成形状 殷墟遗址-河南安阳小屯村殷虚宫殿遗址 河南安阳小屯村殷虚宫殿遗址平面 [墓葬] 武宫村陵墓---地面上无坟,有建筑 [民居] [室内陈设] [雕刻特征]: 最常见的纹饰有: 云纹、雷纹、饕餮纹、蝉纹、 圆圈纹等 四、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0年) 1、社会背景: 2、都城: 1、据《汲冢周书?作洛解》记载:“城方千七百三十丈,郛方七百里,南系于郏山,以为天下之大凑。” 2、 《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世,市朝一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