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复习笔记.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文学复习笔记.doc

第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总体特征:1、思想自由氛围消失,文学主潮空前具有泛政治化倾向。2、左翼文学特征明显(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无产阶级文学)3、自由主义文学充分发挥其颉颃互补作用二、三大主潮:“左翼文学”“京派”“海派”30年代左翼文艺思潮与其他文艺思潮的论争情况:与主张“民族主义”的“中心意志”的“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论争与主张“文艺自由论”和“第三种文学”的所谓“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论争与主张“人性论”和“天才论”的新月派的论争与主张自我表现的“性灵说”的论语派的论争与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说的京派论争三、文学审美特征1、题材的空前拓展与表现角度的巨大创新2、文学叙事逐渐走向成熟3、社会结构和心理结构分析相统一的心理表现手法(茅盾为代表的社会剖析派)4、创作主体风格日渐成熟5、壮阔厚重的力度之美四、1、革命文学:首先是指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文学家相继提出的口号(邓中夏、恽代英、肖楚女、瞿秋白)。其次指主要由后期创造社、太阳社等同仁发起的文学运动。简单地说,把文学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结合起来,代表人物有郭沫若、成仿吾、蒋光慈、李初梨等人,该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习和翻译,在创作上出现了革命罗曼蒂克倾向,(革命+恋爱)文学创作的公式化和模式化明显。2、普罗文学:即无产阶级文学,“普罗”,系普罗塔利亚的简称,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为避免国民党的迫害而使用,实际上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文学。3、第三种人(文艺自由论):20世纪30年代初以胡秋原、苏汶(杜衡)为代表的文艺家,自称介乎国民党党治文学和左翼文学之间的“第三种人”或“自由人”,认为文艺“至死也是自由的、民主的”,“将文艺堕落到一种政治的留声机,那是艺术的叛徒”,声称让政治主张破坏艺术令人生厌。4、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左联的成立标志着革命文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组成人员有鲁迅、冯雪峰、蒋光慈、冯乃超、李初梨、沈端先、田汉、钱杏邨、阳翰笙、郭沫若、郁达夫等等。奋斗目标是“站在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的战线上,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反对封建阶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艺术,促进新兴阶级的解放”。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讨论了文艺大众化问题、文艺的阶级性和党性原则、文艺的内容与形式、大众语和文字拉丁化等问题、自觉加强与世界文学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学的介绍和引用。在创作上取得巨大成就。 5、民族主义文学: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为加强思想统治,实施“党治文化”和“党治文学”,国民党中宣部通过了“三民主义政策议案”,在南京成立中国文艺社,刊行《文艺月刊》,加紧所谓的“本党”文学的建立。6、国防文学:1935年末1936年初,周扬、周立波等为响应党中央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而提出的口号,主张文艺界同仁抗敌救国。(郭沫若、茅盾支持该口号,“国防戏剧”“国防诗歌”等创作体裁相继出现,后来该流派与胡风等人主张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主张展开了论争)第十章 茅盾一、社会剖析派:小说的艺术再现和社会科学精密剖析相结合,既注重从经济角度再现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经济动因,又从政治、文化、道德、心理多种角度来综合反映社会,以期揭示中国社会的性质发展规律和本质所在。代表作家:茅盾、吴组缃、沙汀、艾芜艺术特征:1、小说家的艺术创造与社会学家精密剖析相结合2、横断面的结构与客观化的描述相结合3、复杂性格的塑造与悲剧命运的揭示相结合二、《子夜》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征1、主题思想:发表于1933年,左翼文学里程碑的长篇小说《子夜》,是社会分析小说的代表作,它企图以正面来展开30年代中国社会面貌,并揭示出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趋势。小说以30年代初期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上海为背景,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相抗衡而最终失败为情节主线,对上海这个国际畸形都市和乡村广阔的社会生活作了生动的展示,揭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各种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社会关系,吴荪甫的失败有力地说明了在当时中国没有也不可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是更加殖民化了,并以此来回击托派与资产阶级对中国当时的阶级关系与社会发展的错误估计,显示了主题的深刻性和战斗性2、艺术特征:a 宏大严谨的叙事结构和明晰的叙事线索,全书共19节,除第一节可视为“引子”外,18节均围绕吴赵二人“斗法”展开,叙事紧凑,小说以吴太爷的丧事为结构“总纲”,以吊客的云集,将人物做了全面的展示。多重叙事线索彼此交织,但有条不紊,多线索即吴面对的诸多矛盾,吴赵冲突(民族工商业资本与帝国主义金融资本的冲突)、益中公司内部矛盾、民族内部问题、吴与工人矛盾、吴与双桥镇革命农民的矛盾、吴自身的矛盾性格等等,小说以民

文档评论(0)

changlipo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