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中的能量转化三.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能量转化三

第八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Chapter Eight Comprehensive Study of Physical Geography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Section 1 Integration of Natural Geography Environments 一、自然综合体-地理系统-地理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领导人普利高津(I.Prigogine)教授1969年在一次“理论物理与生物学”的国际会议上,针对非平衡态统计物理学的发展提出的。理论指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和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当外界条件达到一定的阈值时,系统可能从原来的无序的混乱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普利高津把在远离平衡态情况下所形成的有序结构命名为“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理论就是研究耗散结构的性质,以及它的形成、稳定和演变规律的理论。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和能量基础 1、物质组成 2、能量基础 3、自然地理环境中的能量转化 三、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Section 2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Natural Geography Environments 一、地带性分异规律:气候 二、非地带性规律 1、海陆分异 2、陆地干湿度分带性与“经度地带性” 3、具有构造-地貌成因的区域性分异 4、具有地方气候背景的地域分异 5、垂直带性分异 三、地域分异的尺度 1、全球性地域分异 2、全海洋与全大陆地域分异 3、区域性地域分异 4、中尺度地域分异 5、小尺度地域分异 四、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  自然区划 Section 3 Natural Division 一、自然区划的原则 1、发生统一性原则 2、相对一致性原则 3、空间连续性原则 4、综合性原则与主导因素原则 二、自然区划方法 顺序划分法 合并法 地理相关分析法 主导标志法 三、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 1、地带性区划单位——带,地带,亚带和次亚带 2、非地带性区划单位——大区,地区,亚地区,州 我国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内蒙古-新疆干旱区、青藏高原区。 3、综合性区划单位    自然区和行政区相结合 第四节 土地类型研究 Section 4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Land 一、土地 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种自然因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土地的性质取决于全部组成要素的综合特点,而不从属于其中任何一个单独的要素,大致从植被冠层向下到土壤母质层,就是土地的核心部分。 (二)土地的分级 1、立地:由点线面三种形态要素组成。 植株、巨砾等为点要素,细沟、地埂等为线要素,小群丛、田块等为面要素。 2、土地单元 3、土地系统 二、土地的分类 1、立地的分类 2、土地单元的分类 3、土地系统的分类 三、土地评价 土地评价的原则 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原则 效益与投入比较原则 多用途比较与综合评价原则 永续性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第五节 人地关系研究 Section 5 Study on Man-land Relationship 一、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地理环境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反馈 三、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复习题 1、地带性分异规律。 2、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3、自然区划原则。 4、自然区划方法。 5、土地的分类。 汉英专业词汇 自然区划( Natural Division) 人地关系(Man-land Relationship) End of Chapter 8 * *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