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冯小刚电影中美学构建与人文关怀
浅谈冯小刚电影中美学构建与人文关怀 摘要:冯小刚对于底层人群的生活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洞察力,这使他某种意义上成为市民文化的代表。他以平实镜头捕捉着普通人的生活片段,讲述着他们的卑微和梦想。他关心穷人苦乐,解构权威的神圣,揶揄现实的荒诞。在他电影中,单纯与善良是一种信仰,而这种信仰植根于底层人心中。他的电影结合社会热点,很容易引起观众共鸣。冯氏喜剧以其对平凡人的心灵抚慰俘获了大批影迷,这种文化现象值得人们进行更深的解读和研究。 关键词:冯小刚;市民文化;解构权威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41-2 1997年上映的《甲方乙方》创造当年国产电影的票房神话,而这一神话的缔造者冯小刚却自谦是一个救火者。这次意外的电影试水却开创国产电影的新纪元。在之后十数年中,“冯氏贺岁片”几乎成为中国老百姓期待的保留节目。《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手机》《天下无贼》等影片的成功,不仅冲击好莱坞电影的票房垄断地位,亦使国产片找到了新的出路。冯氏电影巧接地气,刻画芸芸众生中可怜、可悲却又可爱的一个个平凡人,让观众在捧腹之余又不禁潸然。 冯小刚电影多是“假定性很强的故事,与现实生活挂钩,表达普通人的梦想”。[1]它深深植根于小市民的生活,将平凡人的苦乐、憧憬与无奈糅合在一起。这种美学追求要归因于冯小刚自身的人生阅历。他早年当过兵,做过美工,一次次面对现实受挫,这使他具有了对底层民众的悲悯情怀和对丑陋现实的切肤之痛。在他的电影中,讥讽现实和同情弱者几乎成了一种模式,善意的表达使他的电影独具深层意义上的人文情怀,这是冯氏电影受到认可并日益成为一个具有代表意义的电影符号的根本原因。 一、“好梦一日游”圆谁好梦 《甲方乙方》是冯小刚的第一部贺岁片,当年的票房达到了3300万,排除掉在华上映的好莱坞大片,这在90年代的中国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影片采用了几个小品式的段落,借用一个“替人圆梦”的模式来展开。在片中,导演将其独有的幽默和带有京味特色的语言发挥得淋漓尽致,其经典对白甚至成为了那个年代的流行语。 影片的主人公是姚远、周北雁、钱康、梁子四人,四个善良而又充满想象力的年轻人。他们的工作是替人圆梦,这便有了后来几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卖书的想做将军、厨子想当宁死不屈的烈士,这是小市民内心的梦想。大款想尝尝吃苦的滋味、明星想当一个普通人,导演借此揶揄了富人的病态心理。90年代的中国,市民阶层正在急速壮大,而此时的荧屏充斥着说教和对政治的逢迎,这与小市民的审美趣味格格不入。冯小刚由于其草根出身,对于政治和说教天然持一种游离姿态,这使得他的电影充满了人情味儿。当时的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史无前例的现代化运动,原有的价值观面临着诸多挑战。金钱至上的观念腐蚀着一代人的内心,这使人们的内心躁动而又惶惑,可是面对这些他们又无计可施。现实的无奈萦绕在底层人头顶,太多的理想和抱负只会成为梦幻泡影。好梦一日游抓住了人们的心理,无论是戏里还是戏外,人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简单纯粹的善良与美好。 影片中有许多对政治的揶揄,对此观众总能会心一笑。在这个层面上,导演将自己置于和小市民同等的位置,这种平等的叙事对于观众而言有一种难言的亲和力。冯小刚当然不会公开质疑权威,他只是无伤大雅的调侃了一下。比如在片中,姚远被厨师扔下的花瓶砸中,他挣扎着说道:“快去告诉列宁,布哈林是叛徒。”一种神圣庄严的政治语汇经冯小刚解构,被用到了平常的生活中,令观众忍俊不禁。众所周知,九十年代的中国迎来了思想解放的大潮,人们对以往灌输的教条产生怀疑,冯小刚在没有触及政治红线的情况下,满足了人们心底反权威的心理。这种对于市民趣味的迎合,是冯小刚电影取得非凡成就的根本原因。 冯小刚曾说“我的电影只伺候大众”[2],由此可见,他在一定程度上是反精英主义的。他不像张艺谋、陈凯歌等人那样出身学院,拍摄的电影更多的反映对国家命运等深刻主题的思索。他更愿意将自己标榜为市民文化的代表,所拍的电影也着眼于平凡人的生活。他电影中的普通人形象具有单纯、善良甚至有一丝狡黠的特点,观众从影片中目睹的是一种真实和真诚,这无疑是对他们内心的一种抚慰。《甲方乙方》中那四个年轻人带有一种傻傻的天真,这种单纯对于观众而言可说是一种遗失的美好。因为,市场经济的时代充斥着喧嚣,人们已经难以看到片中那样的人。导演抓住了观众的心理需求,用电影给观众造了一场梦。即使,梦醒后一切照旧,可起码在那一刻,人们仿佛重温了曾经单纯的理想。 二、灾难后的心灵史诗 《唐山大地震》是冯小刚根据张翎小说《余震》改编而成的,这部影片可以视作冯小刚电影风格的一个拐点。“告慰地震中的死者,愿生者幸福”,冯小刚在谈及拍摄这部电影的目的时如是说。[3]影片围绕着地震之后人们内心的余震展开,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