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北宋朱光庭家世与仕途.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北宋朱光庭家世与仕途

略论北宋朱光庭家世与仕途   作者简介:王连旗(1971-),男,河南民权人,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和边疆非传统安全研究。   包朗(1970-),男,河南罗山人,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历史文献学研究。   摘要:宋代是一个人才辈出,英华荟萃的朝代,许多士大夫成为活跃于北宋历史舞台的各类代表人物,其中朱光庭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政治家,在北宋中后期的政治舞台和思想舞台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朱光庭;家世;仕途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北宋中期,大量的读书人经由科举考试获取功名,进入仕途,不仅改变了他们个人及其家族的命运,而且形成了新的官僚士大夫阶层。对朝廷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朱光庭就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政治家,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本文拟就朱光庭的家世与仕途作一探讨,以期对当今社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朱光庭的父亲朱景,字伯晦,偃师(今属河南)人。举进士,调荥泽簿。西方用兵,诏侍从馆阁举县令,景预选,知陇州?源县,累迁知汝州。后擢知寿州,秩禄视提点刑狱。始至,亟发廪振给,以劝富者出积谷,所活数万。城西居民三千室,建请筑外郭环入之,公私称便,再迁光禄卿。   熙宁初年,朱景病重,自占遗表,呼其子朱光庭操笔书之。其略云:“切闻河北水灾、地震,陛下当减膳避殿,斋居加省,召二府大臣朝夕咨访阙失,思所以弭咎。”[1]凡数百言,无一语求恩,死时七十一岁,这表现了朱景一心为国家,没有私心的精神,这对朱光庭影响很大。   朱光庭,字公?,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朱光庭少时从孙复学《春秋》,有受学于于胡瑗,告以为学之本在于忠信,故终身行之。后又从程颐、程颢二先生于洛阳,以致格物为进道之门,正心诚意为入德之方。尝谓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唯孔孟为然,故力排异端,以扶圣道。仁宗嘉?二年(1057)进士及第,先后出任万年县(治今陕西西安)主簿,临晋令、虢略令、修武令、垣曲令等地方官职,在职期间除丁忧几年外,多有政绩。朱光庭任万年县主簿时为政廉洁,邑人称其为明镜,和户县(今陕西户县)主簿程颐、武功县主簿张山甫以才并称,号为关中三杰。任修武令时,为维护民众利益,向朝廷力争,得减民租税万余石,深受民众敬爱。   熙宁年间,北宋范纯仁推荐朱光庭为签书判官。旧党曾孝宽又以才荐,朱光庭得神宗召见。神宗时欲再举安南之师,便以此事问朱光庭,朱光庭说:“勿以人类畜之,盖得其地不可居,得其民不可使。须要广土辟地何益?”[2]否定了兴师之事,神宗又问:“其所治何经”,朱光庭说:“少从孙复授《春秋》”。问他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他直言道:“陛下即位以来,更张法度,臣下行之,或非圣意,故有便有不便,诚能去其不便,则天下均被福矣,”[3]攻击王安石新法多有不便,从而卷入了北宋新旧党争漩涡之中,神宗在当时是大力支持变法的皇帝,以为朱光庭言疏阔不实,不加采用。后朱光庭请罢免提举常平官、免除保甲法及青苗法,而青苗法正是新旧党争的焦点,王安石以青苗法是否实行决定去就,朱光庭却坚决请罢此法,这激起了两党的激烈斗争。他又弹劾新党蔡?,蔡?贬新州,又言新党章?欺罔肆辩,并和司马光一起举荐程颐充西京国子监教授,此时被挤出朝廷为河阳判官,从吕大防于长安幕府,又辟签书判官。   宋神宗去世后,太皇太后高氏把持朝政时。高氏反对变法,斥逐变法派,起用旧党领袖司马光、吕公著等人,旧党重新执政。司马光贬逐新党,援引私人,树立党羽,史称此时为元?更化时期。朱光庭先后以言官、御史立朝,追随司马光等反变法派人士,在罢废新法及清除变法派势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朱光庭由于在“司马光治丧事件”中和同年苏轼发生了冲突。元?元年(1086),司马光卒,程颐主其丧事,以古礼行之,苏轼讽戏之,与程颐结怨,朱光庭乃程颐门人,因与苏轼反目,蜀、洛党争遂起。最初的起因是程氏与苏氏的个人观念与性格不同,程氏为人较迂腐,道学气息浓重,非常注重仪礼,主张把敬放在内心,时刻反省;而苏氏显得洒脱而不拘小节,追求个性自由,认为程氏言行虚假不近人情,经常讥笑侮辱程氏及其门人。苏轼曾在其文《试馆职策问》中提到:“今朝廷欲师仁祖之忠厚,而患百官有司不举其职,或至于偷;欲法神考之励精,而恐监司守令不识其意,流入于刻。”[4]朱光庭抓住这两句话大做文章,上书弹劾苏轼,“谤讪先朝,不识大体”,指出“仁宗难名之盛德,神考有为之善志,而不当以偷刻为议论”,[5]希望朝廷“正其罪以戒人臣之不忠者”。元?元年(1086)十二月,苏轼主持学士院试馆职人考试,试题为《师仁祖之忠厚法神考之励精》,左司谏朱光庭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