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思维下防灾减损能力建设思考.docVIP

科技创新思维下防灾减损能力建设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技创新思维下防灾减损能力建设思考

科技创新思维下防灾减损能力建设思考   摘 要: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自然灾害的破坏如此巨大,可目前的科技水平却无法避免其发生,因此我们只有通过灾前及时准确的预警,灾后及时高效的救援,可以有效减少灾害对我们的伤害。   关键词:科技创新 防灾减损 能力 措施   1、今年来自然灾害特点分析   虽然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很强的突然性,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地球再次进入活跃期,其引发的自然灾害则呈现以下特点。   1.1、类型多。我们看到,近几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从气象灾害到地质灾害,如地震、旱涝、暴风雪、飓风、火山喷发等无所不有,甚至出现了以前很少遇到的冬雨灾害。   1.2、频率高。我们上述列举的几类个灾难只是近几年来发生的具有典型性的少数几个灾难,如地震,仅从08年开始,影响较大的地震就有汶川地震,海地地震,智利地震,玉树地震以及这次的日本地震等。   1.3、灾情重。这几年发生的自然灾害,级别都非常高,以至于我们总能听到几十年甚至百年不遇这样的描述,但是却变成了年年有。   1.4、破坏大。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并不局限于其本身带来的破坏,还伴随着次生灾害的发生,更增加灾害的破坏程度及救援进展。如汶川地震其本身带来的破坏就使得全国5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共造成近乎十万人的死亡及失踪,但这仅仅是其产生的直接影响,它还引发山体滑坡、植被毁坏、地质结构破坏等次生灾害,这些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更无法估算。   我们知道,自然灾害的发生我们无法避免,但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有效及时的预警、高效的救援,可以有效降低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破坏。平时注重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预警及救援演练。   2、我国现有的防灾机制及缺陷分析   2.1、我国防灾机制的现状   2.1.1、建立了自然灾害预警机制。目前我国的自然灾害预警工作主要由相关的灾情预测部门负责,灾害的预警、预报体系主要包括,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大江大河的灾害性洪水预警预报体系、森林和草原防火预警体系、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测报体系、海洋环境和灾害监测体系以及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体系,民政系统则负责灾情的统一汇总等。   2.1.2、建立了自然灾害救援机制。各级政府成立了应急救援中心,各职能部门都成立了应急救援组织,并成立的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   2.1.3、建立了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政府应急救援中心协调指挥,各职能部门联动协作,应对自然灾害。   2.2、我国现有救灾机制的缺陷分析   2.2.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缺陷。一是宣传不到位,作为灾害的直接承受者――普通百姓不知晓具体内容。二是主要对象是突发性社会公共事件,对自然灾害的规定内容不明确。如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三是内容上主要规定了政府的职责,对普通民众没有要求。四是仅做一般规定,无具体灾难应急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缺乏实践,如有关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灾后管理、救灾资金和物资的监管等许多内容亟需完善。   2.2.2、预警机制的缺陷。一是预警方式单一。行政机关内部以文件或电话方式预警,对社会则以天气预报为主要预警方式,不能做到最大范围的预警通知。二是预警内容不清。只以简单的等级或代号预警,没有灾难的严重程度说明,使人们无所适从。   2.2.3、救援机制的缺陷。一是条块分割,缺乏整体合力,多支职能单一的应急救援力量并存,互不隶属。多个应急抢险救援方面的“中心”并存,各自为阵,客观上造成了遇险求助不便、接警出动迟缓、联动响应滞后、合成指挥不力等,影响救援效果。二是多头投入,缺乏成本观念。各职能部门根据自身特点,各自进行自然灾害救助建设,没有协同观念,致使救援成本居高不下,并且多支救援力量并存形成闲置较多,高精尖设备不多,浪费严重,救援能力止步不前。如地震局,防汛办,医疗机构等。三是职能单一,缺乏常备主力。这种部门分割状态下进行的救援建设,因缺乏有效配合与沟通,使得各救援队伍职能单一,而且由于这种建设只购买设备,不配备人员,也影响了救援的效率。没有一支政府直接指挥下的,能妥善处理各种事故灾害的常规、常备、综合性救援力量。   2.2.4、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的缺陷。一是政府及民众防灾意识不强,防灾减灾教育欠缺。政府及民众都有侥幸的思想,不认为灾难总是经常性发生。致使政府缺乏防灾意识,民族缺乏防灾教育。二是灾害救助缺乏法律依据。三是救灾应急队伍和专业救援队伍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