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课件(人教新课标版).pptVIP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课件(人教新课标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导 读 提 纲 1. 阅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冷战”政策?思考美国为什么会提出“冷战”政策? 2.阅读课文,归纳出“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它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给当时世界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 美苏争霸有几个阶段?各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每个阶段双方的领导人分别是谁? 设在布鲁塞尔的北约盟军总部 1949年-1961年8月12日大约有269万东德人通过东、西柏林的81个通道纷纷逃向西部,占当时东德人口的1/6。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54公里,通称“柏林墙”。 它的外围是一道3.5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铁丝网与柏林墙之间有50米宽的空地,在这长160多公里、宽50米的无人地带设有300个观察炮楼、22个暗堡,数千个电子眼和250只警犬。柏林墙高4米,宽50公分,墙的上端还焊接着光滑的圆形铁筒,使人无法攀登。 1961年8月22日,民主德国政治局做出决定,边防兵对越墙逃跑者可以强行禁止,包括开枪。两天后第一个越墙者被打死。 1961年10月27日美苏两方十几辆坦克在柏林墙两侧相隔100米对峙十几个小时,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美国及其西方的盟国此时并不想同苏联发生军事冲突,就接受了“柏林墙”这一既成事实。 * * 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和“冷战”政策的含义 “冷战”政策 美国的“冷战”政策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北约组织” 两极格局的形成 美苏争霸 美苏争霸的开始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结束 美攻苏守 苏攻美守 双方实现有限缓和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 (20世纪80年代) 第三 阶段 第二 阶段 第一 阶段 苏联 领导人 美国 领导人 特点 时间 阶段 50年代中期~ 60年代初期 60年代中期~ 70年代末 80年代 既有缓和又有紧 张,优势在美国 苏联处于攻势, 美国转攻为守 美国采取强硬态度, 苏联全面收缩,美 国同意有限缓和 肯尼迪 尼克松 里根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动脑筋 甲:美苏争霸的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 乙: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首先,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国家利 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 关系。 最后,美苏争霸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 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其次,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 本课中有一些地方涉及了中国历史,你能叙述一二吗? 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战争以美国的失败告终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1979年1月1日,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冷战”一词的由来 1946年1月20日,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成是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大敌人,提出“对付这样的敌人在不排除武装进攻的前提下,应多从特殊的政治手段、外交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进行渗透。……我为这种渗透取个新名词,叫做‘冷战’。” “冷战”的含义: 丘吉尔在杜鲁门陪同下前往富尔敦发表《和平砥柱》演说。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一般认为丘吉尔的《和平砥柱》演说是“冷战”的第一枪。 杜鲁门总统(1945-1953) 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全面开始。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 务卿马歇尔借出席哈佛大学 毕业典礼并接受名誉学位的 机会,提出美国帮助欧洲复 兴的建议,即“马歇尔计划”。 讨论马歇尔计划的经济会议 于7月12日至15日在巴黎举行, 除苏联及其东欧盟国以及西 班牙外的16个欧洲国家参加 了会议。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1949年5月,美国联合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成立了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成北约NATO) 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北约的成立 《北大西洋公约》宣称: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各缔约国可采取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 北约标志 苏联代表朱可夫元帅在条约上签字 苏联代表朱可夫元帅在条约上签字 1955年5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等8国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组织,总部设于莫斯科。 签订《华沙条约》 苏联的目的:加强与东欧 各国的合作,与美国抗衡。 华约的成立 二战结束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