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焦裕禄生前在兰考留存四张珍贵照片
焦裕禄生前在兰考留存四张珍贵照片
要把镜头对准群众
1962年12月6日,时任兰考县委办公室通讯组新闻干事的刘俊生第一次见到了焦裕禄。
这天,兰考县正在召开全县三级干部会议。晚间,县委在会议室召开小范围的讨论会。主持会议的县领导说,上级派来了新书记焦裕禄同志,请焦书记和大家见见面。焦裕禄站起来说,我刚到兰考,不熟悉情况,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今天我就不讲话了,听大家汇报。刘俊生这时才发现坐在会场不起眼位置上的焦裕禄。他的个子较高,人长得很精神,身上穿着一件旧中山装,极为普通。刘俊生回忆说:“从言谈举止上看,焦书记很朴素,很务实。”这是他对焦裕禄的第一印象。第二天,正式上任县委书记的焦裕禄在县委三级干部会议上讲话说:“对于灾区的住房、烧柴、疾病等问题,都要随时注意解决,对牛屋普遍进行―次检查。修补破房,堵塞风洞,增加保温设备。”
1963年9月的一天,焦裕禄叫上刘俊生,一起到城关公社老韩陵大队检查生产。此前,刘俊生在《兰考报》当过摄影记者,后来《兰考报》停刊后,刘俊生被调到兰考县委办公室通讯组,成了一名专职新闻干事。那时,兰考县委有一台德国进口的照相机,这台当时比较先进的反光双镜头相棚配给刘俊生专用。此后,刘俊生多次跟随焦裕禄下农村调研,每次走时,焦裕禄都会说:“带着你的照相机”。当刘俊生把镜头对准焦裕禄时,却总是被他制止。一次,焦裕禄又带着刘俊生下去工作。他们一块到城关公社许贡庄生产队的秋田里,焦裕禄把自行车一放就去参加劳动了。刘俊生刚拿起相机准备给焦裕禄照一张照片,焦裕禄立刻摆摆手严肃地说:“不要给我照,要照,就去给群众照!”焦裕禄经常对刘俊生说,你要把镜头对准群众。“你记不记得有一次咱们去阎楼大队,当时群众正在翻淤泥,你刚把相机举起来,就有群众喊:‘加油干啊,县里来给咱照相了。’群众看见你给他们拍照,干活的劲头就更大了”。后来,刘俊生遵照焦裕禄的教诲,拍了3000多张与群众有关的照片。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展厅里陈列的照片,大部分出自他手。
偷拍焦裕禄劳动场景
??裕禄与老韩陵大队渊源颇深。他来到兰考第四天,便骑着自行车来到老韩陵大队。他挨门挨户地到群众家中走访,嘘寒问暖,还住进老饲养员肖位芬的牛屋,拜他为师,与他彻夜长谈,请教治理“三害”的办法。1962年,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风沙、内涝、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期。仅上半年,兰考县就有168天大旱,风沙打死了20万亩麦苗;下半年的时候,兰考地区又大雨倾盆,30万亩秋作物被淹,10万亩庄稼枯死。兰考县全年秋粮亩产仅有43斤。大灾之下,全县群众人均每天仅有7两红薯干糊口,外出逃荒、要饭的人占全县人口的80%。面对如此状况,肖位芬不安地对焦裕禄说:“焦书记,这么大的事儿,我是个大老粗,能拿个啥主意。”焦裕禄说:“改变兰考面貌,人人都有份,您年纪大,有生产经验。我今天就是来学习请教的。”肖位芬想了想说,俺们这里有句俗语叫“要想富,种桐树”。咱这里风沙大,种泡桐树,能挡风、压沙。泡桐树喜沙壤,两年粗如碗,三年能锯板儿。焦裕禄听了高兴地说:“这个主意好!”后来,老韩陵大队成为泡桐栽种试验点。
1963年3月13日,焦裕禄从外地调了―批花生种子运到兰考。县委决定给老韩陵大队5000斤,焦裕禄亲自组织群众剥花生。播种时,焦裕禄又和群众―起点播。之后,焦裕禄经常到这里除草、治虫、查看花生的长势。
刘俊生决定,这次下来检查除了把镜头对准群众外,一定要为焦裕禄拍几张照片。
到老韩陵大队后,焦裕禄和大队干部一起到一块红薯地里参nⅡ劳动,旁边不少群众围着他拉家常。他的技7R彳艮娴熟,身边的群众随着他的动作缓缓地前移,场面很感人。刘俊生趁焦裕禄不注意的时候,把焦距调好,挤在人缝里按了快门。照片上的焦裕禄披着深色上衣,手拿锄头弯腰在锄地。
劳动了一阵后,焦裕禄又来到一块花生地里,他蹲下身子,边拔草边看花生的长势。刘俊生把镜头透过人群的缝隙,对着焦裕禄又拍了一张。
一张标志性的照片
一天下午,焦裕禄骑着自行车来到胡集大队朱庄生产队。这年春天,焦裕禄带领干部群众在这里植下了一片泡桐林。在村南头,焦裕禄看到泡桐树生长得枝叶茂盛,非常高兴。他边走边说:“咱们春天栽的泡桐苗都成活了,旺滋滋的生长,10年后这里就变成一片林海……”焦裕禄走到一棵细小的泡桐树前,高兴地看着。刘俊生抓住这个镜头,急忙照了一张相片,而此时焦裕禄正陶醉在喜悦中,对刘俊生的“小动作”丝毫没有察觉。照片上的焦裕禄,身披上衣,双手叉腰,满脸笑容,扭头看着一片泡桐树。他的身旁是―棵一人多高的幼桐,枝干略微弯曲,枝桠上长着十几片叶子……焦裕禄病逝后,刘俊生把焦裕禄的这张双手叉腰的照片送给河南当地一家媒体。记者穆青十分喜欢这张照片,他认为照片所拍摄的情景体现了焦裕禄的性格和精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