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时代中日甲午之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殖民时代中日甲午之战

殖民时代中日甲午之战   120年前,以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清日之间打了将近9个月的海陆大战,史称甲午中日战争。李鸿章倾注心血的北洋舰队,在总吨位、火炮数量与日方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因户部不同意购买速射炮而导致的火力上的悬殊落差,最终在9月17日一场5个多小时的黄海海战中大败亏轮,影响整个战场至颓靡不可收拾。   时下,围绕甲午海战的各种战役、战略或体制分析汗牛充栋,本文试图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呈现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和主旨。 清日改革殊途   1860年代,在东海两岸,大清国的“同光(同治、光绪)中兴”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先后启动。   就大清国而言,从道光年的鸦片战争到咸丰年的英法联军入侵,200多年满族王朝的华丽墙皮一次次被无情剥落,露出帝国早已斑驳朽蚀的墙体。八里桥一役中满蒙铁骑在联军枪林弹雨中虽前仆后继,却有如蜻蜓撼柱,终不免全军溃败的惨景,及随后的火烧圆明园之耻,令朝廷再无法以天朝上国自我麻醉;更何况剪除心腹大患太平天国也急需洋枪洋炮,因此洋务运动成为“复兴梦”所寄。   1861年,以恭亲栎上呈的《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为宣言,洋务运动正式开始。经过30年的建设,清朝小有所成,不仅建立了近代意义的工矿企业,军事近代化的首要目标也实现得不错,尤其是拥有了一支号称世界第八、亚洲第一的海军,一扫道、咸年积颓之气,呈现出中兴之势。   明治维新比之洋务运动,晚了7年。因有大清国闭关自守的教训在前,日本西南四强藩早早展开以强化军力为目标的改革,最终以内战方式推翻幕府,将大权旁落数百年的天皇推到前台,建立了统一的新国家。   明治天皇继位后,很快推出纲领性的《五条御誓书》,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明治维新。明治政府提出了三大口号,即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分别针对军事、经济和文化领域进行改革,这些改革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远超同期的大清国,成果也异常显著。以最具指标意义的工业生产为例,日本的年增长率在1866~1873年为平均32.2%,在1874~1890年为12.2%,堪称飞速。   就变革的起点而言,大清国并不输于日本。美国“黑船叩关”时,日本人视魏源为师;搞维新,伊藤博文奉李鸿章为偶像。事实上,经过牡丹社事件(日本因台湾生番杀害琉球船难者而出兵台湾南部)上的初步较量,一直到1886年长崎事件发生时,日本都不敢说有可能战胜清国。但也就是发生在长崎的这场闹剧,既刺激了日本的危机感,又让日本看到了清朝的腐朽。当时,因喝花酒产生纠纷,奉命“友好访问”的北洋舰队水兵在岸上与日本警民发生两次冲突,最后清军倚仗坚船利炮迫使日本服软。翌年,天皇带头捐内帑,甚至节食,带动起献金支援海军建设的全民运动。日本海军的硬件在六七年后便反超清国海军。   洋务运动起步早,但因缺乏整体系统的规划,其成果也不成系统,不过是泥足巨人身上零星的点缀,并不能以点带面,而明治维新却堪称国家体系近代化的范本。以两国战争机器为例,清日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枪炮、战术领域,在情报搜集、后勤支援、卫生医疗、媒体公关等方面也很明显。当日本国内拥有数千公里的近代化铁路时,大清国却在铁轨上奔驰着独创的“铁路马车”;开战前日本即破译了清国驻日公使馆收发的全部密电,清国却一直蒙在鼓里,李鸿章坚信驻日公使汪凤藻的说辞,不相信日本决心开战,致使运兵船“高升号”在朝鲜牙山湾口丰岛海域被日方击沉,甚至在他次年赴日求和时,仍在沿用已泄露的密码本。   从政权基础看,日本通过废藩置县、版籍奉还和官制改革,实现从分封体制向中央集权国家的过渡,加上又是准单一民族国家,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空前强化。而清国虽是大一统帝国,但晚清民族矛盾突出,即便是做了25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也不被满族统治者充分信任,其所能支配的财力、武力都很有限。日本通过战时大本营体制将整个国家纳入了战争轨道,清国却似乎只有李鸿章的淮军和北洋舰队在战斗。 日本野心何来   甲午战争因何而起?不妨看看清日两国当时的宣战书。清廷的宣战诏书称自己出于宗主国保护藩属国的义务,在朝鲜发生内乱时出兵援助,而日本无故派兵进入汉城,且迫令朝鲜改革国政;劝令日本退兵,非但不肯,还继续增兵,为维持均势,清朝也只能增兵,运兵途中遭到日本海军不宣而战。   日本的宣战诏书则认为,是日本首先说服朝鲜成为与世界各国平等交往的独立国家,而清朝总是以宗主国身份干涉朝鲜内政。朝鲜发生内乱,日本出兵以防不测,并要求清政府协同,遭拒绝。日本只得劝说朝鲜进行内政改革,以夯实国基,清国却全力阻挠。日方推测清廷阻挠的目的在于让朝鲜永远做附庸,这就意味着日朝之间签署的各种条约就有作废之虞,所以才被迫开战。   宣战书都是把自己置于道义制高点上,日方的狡言强辩尤其如此。但可以明确的是,中日甲午战争因朝鲜而起。   朝鲜,自崇儒的李氏王朝建立起,历明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