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格纳 大陆漂移说沉浮
魏格纳 大陆漂移说沉浮 1930年11月2日,科学史上的一位巨人――德国伟大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1880年-1930年)殉职于冰天雪地的格陵兰。从此,他那睿智的头脑停止了思维,时年50岁。 像所有卓越的科学家一样,魏格纳以他短暂的一生给我们留下很多东西。大陆漂移说就是那许多财宝中最伟大的丰碑。不幸的是,这一光辉理论在他去世近半个世纪后,才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大陆漂移说如同一首起伏多变的乐章,几经磨难,才终于以它激昂的旋律,发出铿锵的声响,也拉开了现代地理革命的序幕。 大胆猜测 惊世骇俗 1903年,23岁的魏格纳已经成为一名出色的气象学家。他喜爱去海上探险,在探险中渐渐萌生关于大陆漂移的想法。如大家所熟知的那个故事:7年后,魏格纳因病躺在病床上,墙上悬挂的一幅航海图映入他的眼帘。他意外发现,南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轮廓极其相似。他忍不住去猜测: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最初是不是连在一起的? 后来,魏格纳又在一本论文集里读到关于巴西和非洲的古生物有联系的文章。他对比了印度、马达加斯加岛和非洲的地层构造,也同样得出某些对应关系。这些“偶然”,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善于深思的头脑。他坚信,在自然界中,偶然绝不会无端产生。 于是,魏格纳放弃了研究多年的气象学,选择了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新课题――揭开大陆形成和地球演化的奥妙。然而,这个既新又老的科学堡垒,对一个年轻人来说,绝不是轻而易举能够攻克的。 说它“新”,是因为魏格纳只是一位气象学者,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让他备感生疏的地质学课题。说它“老”,是因为早在两千年前就有人提出“大地犹如在海上漂浮的大木筏”这种说法,但那时的人找不到任何证据。自大西洋被测绘成图以来,关于其两岸轮廓的相似性不断地启发人们产生大陆漂移的想法,然而慑于传统的海陆观念,没有人曾深究下去。因此,要建立大陆漂移说,一洗两百年来古老的地质学理论,除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外,还必须有冲破传统观念的见识和胆略。 在这座科学高峰面前,魏格纳拿出了自己的探险精神。他不顾亲朋的劝阻,立志钻研,1912年春,就发表了第一篇研究论文《大陆的生成》,并在同年先后以《从地球物理学的基础上论地壳轮廓的生成》和《大陆的水平移位》为题,作了两次关于漂移说的演讲。但由于他的大陆漂移模式还很不完善,尤其是强大的传统势力的抵制,使它一开始就受到生存考验。对魏格纳的演讲,在当时既有火热的赞许,更有冰冷的嘲讽,它预示着一场漫长的科学论战的序幕已经拉开,魏格纳当然是论战的中心人物。 1915年,魏格纳又将《海陆的起源》一书公布于世,一举引起整个地质学界的震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这样的观点: 陆地岩石由较轻的、刚性的硅铝质组成,漂浮在较重的、粘性的硅镁质大洋壳之上。大约3亿年前,全球大陆是一块连接在一起的原始泛大陆(北部为劳亚古陆,南部为冈瓦纳古陆),后来可能由于潮汐力和地球自转时的离心力影响,到中生代末期(2亿年前),大陆出现裂隙并开始在硅镁层上作向西和离极漂动――美洲西去,大西洋慢慢张开;印度次大陆从南极洲北上与亚洲撞接;亚洲西漂,在东岸留下了大陆碎片,成为今日的岛弧线……一块完整的古陆,逐渐形成现有的“七洲四洋”的格局。 这是魏格纳在实地考察基础上,综合气象学、地质学、大气物理学、大地测量学、动物学和植物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从而提出的观点。虽然这个认识模式还很简单,对地球的壳层构造概念还显得模糊,然而,魏格纳首次揭开了陆地和洋底的成因性质,提出地壳除了作垂直运动外,还不停地进行宏大的水平移动的猜想。于是,一个完整的大陆漂移假说诞生了。此时,这位年仅35岁的气象学家,又获得了一个新的身份――地球物理学家。 溯源追委 反遭责难 《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刚出版时一度风靡全球。虽然世界大战正在进行,还是有不少人专程到德国拜访它的作者。人们对这位敢于越雷池、闯禁区的青年学者深表钦佩。一时间,魏格纳在汉堡附近的简陋小屋,成为当时著名的“朝圣景点”。然而,这也为他带来巨大的压力。 一方面,在当时的大陆漂移说论证还有很多不足;另一方面,这个革命性的思想,像一把利剑,刺痛了地质学界的“权威”们。按传统观念,海陆的相对位置在地球历史中是固定不变的,地壳运动仅仅是垂直升降。古生物学家们也起来反对,他们用“陆桥”说解释大西洋两岸生物种属相同的事实。 “陆桥”说认为,在美非两大陆之间,原有许多岛屿,宛如连接两大陆的桥梁,使动植物可以从一个大陆越岛旅行到另一大陆,企图以此说明古生物种类在海洋间的差异和大陆间的相似。 魏格纳为此提出质问“难道裸子植物的种子会依靠风力而远涉重洋?难道借助一个‘陆桥’就可以进行物种交换?” 对于寒冷气候的冰川沉积物出现在亚热带地区(如澳洲、印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