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教学走向生活化分析.docVIP

关于生物教学走向生活化分析.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生物教学走向生活化分析

关于生物教学走向生活化分析   摘要:生物教学生活化实质就是密切生物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运用、拓展和提升。教学中要寻找教材和学生生活的结合点,通过生活学习生物学,学好生物学更好地造福于生活,这是生物教学“生活化”的真谛。   关键词:生物;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293-01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教学活动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积极引导他们化知识为智慧,化知识为德行,化知识为教养,化知识为生机勃勃的精神力量,并使这种良好的智慧、德行、教养以及生机勃勃的精神力量服务于自己的人生,服务于自己的生活,服务于整个社会。好的生物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知识背景出发,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生物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实现学生在已有的生活背景下学好生物、乐学生物。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学习不单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在备课时,认真分析教材,挖掘对学生有新鲜感、奇妙感的生活问题,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在讲到“人体的免疫防线”时,我说:“大家都打过乙肝疫苗吧,大家知道打了乙肝疫苗就很不容易患乙肝,大家想没想过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打了疫苗以后就不容易患病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特异性免疫。”通过疫苗来导入特异性免疫,把知识与生活实例联系,使学生对知识没有生疏感。讲授“生物与环境”时,谈“晏子使楚”中晏子的机智多谋,引出这样一句话“桔出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其叶徒相似,而其味不同”,设疑“为什么同一品种在两个地方却性状不同呢?”   二、加强生物教材与生活知识的联系   生物课堂的教学内容越贴近实际生活,就越有利于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索和运用生物知识。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并挖掘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生物现象,合理地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案例,把课堂教学内容转变为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生活,让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体会感悟,逐渐形成个人的丰富经验,不断加强生物教材与生活知识的联系,转繁变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比如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这样的生活现象:同样是在荫凉处乘凉,但在树荫下要比在房间里凉爽得多,这就可以用来验证在植物的蒸腾作用中,水分不断蒸发的过程会带走不少热量。再如用加了酶的洗衣服去洗沾染污渍的衣服会很干净,如果用普通的洗衣粉是洗不了污渍的,由此可以验证酶的催化作用。在讲授植物吸水的原理时,可以举出泡菜、咸菜的腌制案例,把白菜、黄瓜和萝卜表面撒上盐之后水就会渗出来,自然导出浓度的变化会影响到植物吸水的条件。   三、用生活中的事例拓展学生的探究视野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与呼吸作用原理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利用市场调查和互联网等手段,了解呼吸作用相关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开拓探究活动的视野。组织同学们分组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哪些是利用呼吸原理制造的产品,哪些是利用呼吸原理进行的实践,可以使探究活动更加贴近生活,更有趣味。如啤酒、葡萄酒的酿造,酱油、泡菜的制作,酸奶、食醋的生产等。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的国际热点,使知识视野更开阔,如通过网络查阅呼吸原理在开发生物能源的应用的相关知识。目前,世界上生物能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生物能源不同于矿物能源,它具有减少对少数矿物质能源的依赖,使能源利用呈多样性发展。生物能源通常包括:农业生物能源(木炭,薪材,林业废弃物等);微生物能源(主要为藻类,细菌);城市及工业废物残渣,动物粪便等。生物能源的使用原理必须通过呼吸作用。例如,在巴西,人们利用农作物的甘蔗发酵产生酒精,相当于每天生产117桶石油,实现国家不进口石油的目标;1988年,丹麦建成第一个秸秆发电站;一些工厂利用厌氧菌无氧发酵产生H2;美国利用垃圾回收沼气的发电站已经100多座。   四、作业布置应生活化、活动化   通过生活化的作业优化学生的实践,使实践更理性化,而不再是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开展题海战术,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和具有创新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搜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