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创造力和好奇心超越我们眼见世界
用创造力和好奇心超越我们眼见世界 摘 要:2014年6月,应上海和北京高校的邀请,201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比利时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荣休教授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ois Englert)来华访问。恩格勒于1932年出生在比利时,1959年在比利时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59年至1961年,恩格勒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64年起,恩格勒担任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教授,之后与罗伯特?布绕特(Robert Brout,已故)担任该校理论物理学小组联合负责人。1977年,他获得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颁发的A.Wetrems数学及物理学奖,1997年获得由欧洲物理学会颁发的高能及粒子物理学奖,2004年获得由沃尔夫基金会颁发的沃尔夫物理学奖,2010年获得美国物理学会颁发的J.J樱井理论粒子物理学奖。2013年10月8日,恩格勒和英国科学家彼得?希格斯(Peter Ware Higgs)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其描述了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并预测了希格斯玻色子(也就是公众所熟知的“上帝粒子”)的存在。此外,恩格勒还被比利时蒙斯-海诺大学、比利时荷兰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法国布莱斯?帕斯卡尔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并成为索尔维研究所荣誉成员、比利时年轻科学家组织荣誉主席。在统计力学、粒子物理学、宇宙学等多个领域,恩格勒均取得了杰出成就,其理论研究发现为人们对于亚原子粒子起源的理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此次访华,恩格勒先后访问了华东师大、华东师大附属第二中学、北京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并做了主题为“布绕特-恩格勒-希格斯机制与标量玻色子:用创造力超越我们眼见的世界”的科学讲座,以自己从事科研的亲身经历,向中国青年学子们讲解了宇宙的奥秘和发现“上帝粒子”的过程,鼓励他们保持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在浮躁的时代保守自己的内心,寻求真理和光明。早在1964年,恩格勒和罗伯特?布绕特就提出了“上帝粒子”的假设,但这一假设直到2012年才得到科学实验的证实。6月4日,为更深入了解诺贝尔奖得主的成功之道,本刊对恩格勒进行了采访。采访期间,恩格勒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好奇心”,对未知世界永远保持好奇心,这是他对待研究的态度。也许正是这种对待研究的态度,使恩格勒一直保持着对理论物理研究的高度兴趣和热情,让这位将近82岁高龄的物理学家仍然精神抖擞、充满活力。 关键词: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研究;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创造力;好奇心 一、良好的教育及合作互助 在我的研究生涯中影响深远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恩格勒教授,很高兴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应华东师范大学的邀请,您此次中国之行开始于繁华的上海,并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做了题为《布绕特-恩格勒-希格斯机制与标量玻色子:用创造力超越我们眼见的世界》的科学讲座,受到了青年大学生们的热烈追捧。首先请您基于个人经验,谈谈是哪些因素对于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产生了重要影响? 弗朗索瓦?恩格勒:其实,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我从未想过获诺贝尔奖,所以只能告诉你我是怎么学习和工作的。从中学开始,我逐渐成为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但也有成绩不好的课程,比如地理。究其原因,与其说是因为地理科目里的地理位置需要死记硬背,不如说是由于地理老师的缘故,这是一个很严肃的教育问题。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他让我感受到了数学的美妙,并让我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之后也一直鼓励我获得物理学博士,成为一名科学家,我很感激他。另外,我所在的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很注重人才的培养,并一直坚持思想自由与科研自由的建校理念。 在我看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很重要,并且只有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我出生于犹太家庭,犹太人和中国人一样,非常注重家庭和教育。另外,不同年龄的人之间的对话十分重要,在中国,人们尊重老年人,前辈将经验和知识传递给下一代,这难能可贵。 我从事物理研究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最初,我想从事工程学研究。于是,我进入了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理工学院学习。学习期间,我慢慢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在于研究与了解埋藏于表象之下的规律与法则,而不是简单地运用一些原理。本科毕业后,我留在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攻读物理学,后来获得了博士学位。学习期间,我遇到了法国教授皮埃尔?艾格兰(Pierre Algrain),并成为他的助教,我们一起发表了有关半导体的研究文章。1959年,正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做研究的罗伯特?布绕特教授在为他的实验室寻找一名研究员。他向艾格兰征询意见,艾格兰向他推荐了我。我和布绕特的合作由此开始。 我和布绕特见面后很快便成为很好的朋友及密切的工作伙伴。我们在物理方面的很多观点经常是互补的,布绕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