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滇文化墓葬出土乳突扣形玉器使用研究
滇文化墓葬出土乳突扣形玉器使用研究 【摘 要】本文根据滇文化墓葬出土的青铜器人物造型,同时结合乳突扣形玉器出土时的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认真的对比研究,这些具有典型滇文化特征、造型特殊的乳突扣形玉器是滇人青铜剑上的配饰、衣物上的饰物和青铜扣上的镶嵌器,目的是为了美化青铜剑、衣物和青铜扣等,其功能主要是为了装饰,不具有扣的实用功能。这类玉器应命名为某某乳突扣形饰。 【关键词】滇文化 乳突扣形玉器 使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K87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009-04 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官渡羊甫头、泸西石洞村、曲靖八塔台等滇文化墓地共发掘墓葬2166座,其中有266座墓葬出土玉器,玉器类型包括?形器、乳突扣形饰、镯、管、珠、剑首、剑?等,在这些玉器中,有一类玉器发掘报告称为玛瑙扣、绿松石扣等,造型如图1所示。 “(玛瑙器)有红色、浅灰白色、茄紫色三种,质地坚硬,半透明,光泽甚佳。分为以下几类形式: “玛瑙扣:分为三式。 “Ⅰ式:作圆片形,正面中心突出一个尖乳钉,背面有双孔,互相穿通,最大直径7.8厘米,边沿厚0.3厘米,乳钉高2.2厘米,最小直径1.9厘米,边沿厚0.2厘米,乳钉高0.4厘米。 “Ⅱ式:圆形,一部分顶端稍尖,剖面近于等边三角形,背面亦有双孔。最大直径仅1.9厘米,最小直径1.4厘米。此式扣数量甚少。 “Ⅲ式:作蝉形及兽头形,都有穿孔,可以串连。数量极少。” “(玛瑙器)13979件。玛瑙器表面光亮,质地坚硬,半透明,色彩艳丽,有白、浅灰近白、红、橙红、深红色等。部分夹有自然形成的不同颜色的条、带纹,更显绚丽。数量多,但器形较少,有玛瑙扣、玛瑙?、玛瑙管、玛瑙珠等。” “玛瑙扣1199件。圆片状,正面中部突起,打磨光滑。背面稍作打磨,有打琢痕迹,斜钻双连小圆孔,互相连通,用以穿系,部分器形大的钻有二双连圆孔。根据正面突起形状差异分二型。 “A型,56件。正面中部琢成圆锥状乳钉,突起较低,顶尖稍圆钝,底与圆片圆滑连接。直径1.8~6.8厘米…… “B型,1142件。正面中部琢成截顶圆锥状,突起较高,顶平或作圆柱状,底与圆片折接,棱角分明。直径1.9~10.4厘米……” 根据不完全统计,滇文化墓地出土被称为扣的玉器共4583件(数量不明确的未统计在内),其中石寨山墓地1156件、李家山墓地3267件、羊甫头墓地157件、其他滇文化墓地3件。质地主要是玛瑙、绿松石和玉石,颜色有白色、 ―――――――――――――――――――――――――― 红色、绿色、杂色等多种,直径大小不一,造型一致。 这些数量众多、造型具有代表性的所谓玛瑙扣、绿松石扣,是如何使用的,起到什么功能呢?过去的专家、学者除了给它命名为某某扣外,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图1 滇文化墓地出土的各种扣形饰 从1956年11月滇文化通过晋宁石寨山墓地发掘被发现以来,已有近60年的历史,通过近60年的不断考古发掘,滇文化的资料越来越丰富,这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滇文化提供了条件。 本文梳理了滇文化墓葬发掘的大量资料,认真进一步比对乳突扣形玉器出土时的特征、滇文化墓葬出土青铜器人物像,通过仔细的对比和分析研究,认为滇文化墓葬出土数量众多的乳突扣形玉器主要有以下三种使用方法: 一 缝缀在青铜剑的剑带上,起到装饰青铜剑的作用 1956年11月至1957年1月,发掘晋宁石寨山滇文化墓地时,在M7发现一件青铜器,编号为M7:45(如图2),《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描述为“M7:45一件的人为武士,身披甲胄,右手执剑,残长23.2厘米。”这是 * 本文得到了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金资助(项目批准号:XKJS201317) 撰写报告时的简单描述,但通过对这件青铜剑上非常写实的人像造型的进一步观察,应该发现,在青铜人像的右肩至左腰的部位,有一条用圆片装饰的带状物,这些圆片就是乳突扣形饰。 1991年底至1992年,发掘江川李家山滇文化墓地时,在M68也发现一件青铜器,编号为M68:270(如图3),《江川李家山――第二次发掘报告》描述为“标本M68:270,一男俑跪坐于圆玉杆中间。俑立体铸成,发束于头顶成小圆髻,额缠头帕,着短披风,内短衣、短裤。右肩斜挎宽剑带,剑带上排列有圆形小乳钉,拟缀饰玛瑙扣,剑佩于左腰……通高7.3、玉杆长8.7、孔深2.6和2厘米。” 发现于晋宁石寨山和江川李家山的两件青铜器,在人像右肩至左腰的位置都有一条有圆形装饰物的装饰,而且在左腰部还有剑?或者剑,《江川李家山――第二次发掘报告》明确提出圆形状装饰物就是玛瑙扣,这是乳突扣形饰作为剑带上饰品最重要的证据之一。 图2 晋宁石寨山M7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