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译本存在合理性
多译本存在合理性 摘 要: 解构主义者认为意义是不确定的,文本是开放的,任何文本都没有终极意义,强调译者的创造性。该文借助解构主义翻译观,以“意义的不确定性”为理论依据对《老人与海》的四个中文译本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力图展现多译本存在的合理性,以及解构主义理论的译学意义。 关键词: 《老人与海》 中文译本 合理性 译学意义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翻译理论开始涌入国门,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该派理论的局限性:首先,语言学派过分强调语言的共性,忽略了语言间的差异;其次,该派理论增强了二元对立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突出其中的一元。 90年代以来,德里达的解构翻译思想被陆续介绍到中国;该思想消解了作者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绝对权威,否认原文文本存在终极意义,还重新定义了原文和译文的关系,提出译文是对原文的改写和补充,译文不仅让原文继续生存,而且让原文活得更好。此外,德里达还坚持认为任何文本都是既可译又不可译,绝对忠实的翻译是一项无法偿还的债务。这些反传统的观念为中国翻译界吹来了一股清新的学术研究之风,促使人们对传统翻译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反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原文、作者、译本和译者。 美国当代作家海明威的小说The Old and the Sea是美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一朵奇葩,于1952年在美国问世,凭此力作海明威1953年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赢得诺贝尔文学奖;1955年,The Old and the Sea的第一个中译本由香港中一出版社出版,译者为张爱玲女士。次年,大陆最早的《老人与海》问世,连载于《译林》,译者为资深编辑、翻译家海观。此后,《老人与海》的新译本相继在两岸三地出现,2007年1月,黄源深先生翻译的《老人与海》与读者见面。本文借助解构主义翻译观,以“意义的不确定性”为理论依据对《老人与海》的四个中译本(以下简称海译,张译,吴译,黄译)进行分析,力图展现多译本存在的合理性,以及解构主义理论的译学意义。 二、意义不确定性与多译本存在的合理性 在改造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差异”一词的基础上,德里达提出了“延异”(Différance)这一概念。在他眼中,语义就其实质而言,只是一种不断变异与延迟到来的游戏。语言符号的意义不过是在文本中暂时得以确定,但随着不断产生的空间上的差异和时间上的延衍,意义也在不断变化,因而任何语言都没有终极和固定的意义。因此,德里达阐述了自己全新的译学意义观:原文文本身并不完善和统一,存在多重意义,任何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都不能穷尽其可能的意义,即使权威或完美的译本也不可能因穷尽原文的意义而使原文封闭起来。[3](P76―77) 1995年,国内发表了第一篇研究德里达解构翻译思想的文章;二十多年来,关于解构翻译思想的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学者把德里达的思想等同于美国“耶鲁学派”的思想;混淆德里达与瓦特?本杰明的翻译思想;德里达在备受关注的同时,也遭到重重误解。很多学者撰文批判德氏的观点,认为解构主义就是一种“什么都可以”的理论,用到翻译上就是“怎么翻译都可以接受”。这样的解说只是一种曲解,并未把握解构主义的真谛。事实上,绝对意义上的自由嬉戏并非德里达之本意,因为他强调语言的两面特征,即意义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4]德里达只是通过延异说强调了过去被忽略的意义的不确定性以及在场的缺席,他的理论反驳将文本的意义看作是静止的、孤立的传统的翻译理论,并未主张翻译可以脱离原文,而是强调要用一种辩证的、动态的、开放的和发展的视角来看待翻译。 根据德里达的观点,意义随着历史的进程及环境的变化不断地留下踪迹。人们所理解的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意义,而是一种处在永无止境运动中的意思的踪迹。如果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并且在具体的语境这些含义又能够并存,译者就会被“意义的嬉戏”所迷惑,进而作出不同的意义阐释。正是这些各异或不尽相同的阐释赋予了原文文本新的生命与活力;与此同时,不同的译文文本之间也会产生一种相互关联,也正是这种关联性让作为个体的原文文本得到了滋养和补充。以下两个例子就是这一观点在《老人与海》中译本中的具体表现: 1.If they don’t travel too fast I will get into them.[1](P19) 海译:要不是他们跑得太快,我会捉住它们的。[6](P51) 张译:假使它们游得不太快,我就可以下手了。[2](P25) 吴译:要不是它们游得这么快,我倒要赶到它们中间去。[7](P28) 黄译:要不是它们游得那么快,我会冲到鱼群里面去。[8](P43) 在《美国传统英语词典(双解)》中,动词“get”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正式版)DB2306∕T 192-2024 《大庆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pdf VIP
- 信用卡培训课件.ppt VIP
- 2022年石家庄市深泽县医院医护人员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建筑施工企业资金风险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pdf VIP
-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10章连接.ppt VIP
- 整体式履带行走机构驱动轮设计及CAE分析.doc VIP
- 2025年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初三物理自主招生试题 .pdf VIP
- 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查询网查询【官网入口】.doc VIP
- 2021年石家庄市深泽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松下NPM贴片机高级培训教材.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