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板块构造学说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精神培养.docVIP

在板块构造学说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精神培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板块构造学说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精神培养

在板块构造学说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精神培养   人类脚踩的大地是时刻不停运动的,还是始终永远固定不动的?地球上地貌单元(海洋、陆地、高山等)的基本轮廓是如何形成的?这一直是十九世纪以前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正是因为板块构造学说给了很好的解释与回答,也因此使它成为20世纪自然科学史上一次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被公认为是地理学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      一 板块构造学说科学发现历程给我们的启示      学习目标:学习和领悟科学家科学研究发现的一般方法,即猜想、假设与论证,培养为科学献身精神与品格;学习方法:文献法即上网或到图书馆,参观法即到地质馆看化石。   1 19世纪古生物学家和地理学家的不可思议(地质馆参观化石、查阅文献):古生物学家和地理学家通过不断艰苦的探险与考察发现,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的植物与邻近的南美洲大陆植物没有亲缘关系,反而同被海洋相隔很远的火地岛、南极洲、新西兰有亲缘关系。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难道这些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才分开的吗?   2 魏格纳的直觉几何猜想(观察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图,用剪纸实验法,将非洲与南美洲拼合):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1910年的一天在他观看世界地图时,被大西洋两岸大陆几何轮廓相似性所吸引,他发现南美洲海岸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一凸一凹相互对应,似乎可以拼合起来,这个直觉印象使魏格纳猜想: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贴在一起的?是不是受了某种力的作用后才断裂分开的呢?并提出了著名的大陆飘移学说。认为三亿年前的古生代后期,地球所有的大陆都联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庞大的原始联合古陆,称为泛大陆,其周围是一片辽阔的海洋,称为泛海洋。二亿年前的中生代初,这个泛大陆逐渐分裂、漂移(用微机演示联合古大陆的分裂过程)。   3 魏格纳为科学献身与大陆漂移学说的沉寂:大陆漂移学说自产生,就遭到了当时一些著名的地质学家的反对,“说他,直接证据不足,是自我陶醉,是毫无科学根据的幻想,是玩耍儿童七巧板的发明!”1930年,非常不幸的事发生了,魏格纳在寻找大陆漂移的直接证据时,也就是在他五十岁生日那天,永远长眠在荒凉的格陵兰岛的冰原上。大陆漂移学说也因此沉寂起来。   4 海底扩张学说的产生,导致了大陆漂移学说复活(微机演示大洋中脊两测磁极异常条带图和岩石年龄的对称性图)。   20世纪50年代,海洋科学研究发展迅速,人们探测到,位于大洋盆地中的海底山岭――称为大洋中脊,几乎分布在所有大洋的中部(除太平洋),是火山、地震活动最激烈的地方,且两侧分布着极性正负对称相同磁性异常条带,并且大洋中脊两测岩石的年龄也表面出惊人的对称性。于是在1961年,美国人赫斯和狄兹得出海底扩张的结论,使大陆漂移学说复活。   5 1968年,美国的勒皮雄在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6 学生自我体验:科学观察、科学实测考证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没有对不同大陆植物亲缘关系和相同地层生物化石的观察事实,没有对海底岩石磁异常和年龄的对称的实测与考证,板块构造学说是不会产生的。   科学家面对众多观察的事实,用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进行大胆的天才性“猜想”(如魏格纳面对大西洋两岸大陆的轮廓相似性,想到它们可以拼合起来),产生创造性的灵感(这些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才分开),用逻辑思维进行“论证”(用古生物学、古地磁学、岩石年龄、火山和地震分布等众多科学证据,来推断与证明板块理论的正确性)的研究方法,是科学发现的基本方法。对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一系列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无疑是最好的范例。   科学家为了寻找确凿的证据,长期远途探险与考察,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忍辱负重的坚强毅志,是科学发现的不竭动力(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受到了人们的批判与嘲弄,他两次考察格陵兰岛,并遇难于此),对培养学生为科学、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 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证据与应用      学习目标:掌握板块构造科学研究结论和成果,领悟其深刻的哲学内涵,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学习方法:文献法即上网或到图书馆,参观法即到地质馆看化石。   1 主要观点(微机演示板块运动过程的示意图):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漂浮于软流圈之上的地球最外层的刚性的岩石圈并非铁板一块,它被大洋中脊、俯冲带和深海沟、地缝合线等板块界线,分割成几个巨大的块体,这就是板块。全球划分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板块都在不停地运动,使陆地和海洋不断地生长与消亡,是形成地表各种构造活动(如山脉、高原)和形变(向斜与背斜、断层)的根本原因。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边缘非常活跃,是火山、温泉与地震分布的密集区。并认为板块构造运动的动力来源是:地幔中的软流层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