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一种用法及其演变描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相一种用法及其演变描写

相一种用法及其演变描写   摘 要:本文对汉语中“相+V”结构中“相”的一种用法,从有争议的作指代性副词还是作代词谈起,认定其为置于谓语之前的宾语,作指示代词。并结合这种用法的一些实际用例,说明“相”在“相+V”(+宾语“O”)式词组中,其词性已演变为助词;在“相+V”式的词中则演变为词缀,对这些相关用法的发展演变进行描写和分析。   关键词:相 指示代词 助词 词缀 演变      古代汉语中的“相”字,历来学界认为“相”字有去声和阴平两个读音,读去声时用作动词和名词,属实词;读阴平时,属虚词,用作副词,有的学者则认为用作代词。本文认为“相”与动词“V”连用时有一种用法可界定其为代词,并且,这种“相+V”结构的“相”的词性后来也发生了演变。现作如下描写和分析:      一、“相”用作指示代词      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把用作虚词的“相”归入代词,解作“互指代字”,打开了“相”字研究的新局面。但刘复先生认为这种用法的“相”应归入副词(《中国文法讲话》)。杨伯峻先生在《古汉语虚词》一书中指出“相”可用作虚词,其解释项之(二)有:“‘相’字下若是外动词,又没有宾语,‘相’字便兼起指代作用,可以代本人,可以代对方,也可以代第三方,随上下文意自可明白,不致误解。”吕叔湘先生在《相字偏指释例》一文中认为,“相”字除了有互指用法之外,尚有偏指用法,可代第一二三人称。他说:“交互之观念,初无非以代词表示不可之必要,以副词表示之或更为自然。……然偏指之‘相’其词性有无变易,似犹可商榷。苟以此相字列于副词,则应定为代词性副词。若不拘动词前后之形式限制,则亦得径视为一种代词也。”吕先生已发现了“相”字的偏指用法具有代词的性质,却没有真正把它列于代词之林。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说:“在先秦时代,‘相’的基本意义是‘交互’。就词汇意义说,它是指施事者同时成为同一行为的受事者;就语法作用说,它修饰的必须是外动词,而且不能带宾语。但是,无论从词汇意义说,或者是从语法作用说,都容许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有时候,‘相’只表单方面的行为,‘相’字所修饰的动词仅指单方面行为的时候,它本身已失去了‘交互’的意义,……它在意义上就近似倒装的‘我’,倒装的‘尔’等。”也把它称作指代性的副词,用作偏指。周法高先生的《中国古代汉语语法#8226;称代编》则认为“相”可用作代词。本文认为,《马氏文通》指出“相”字是代词,以明施者受者非一,而且互为宾主,“相”字是代词。结合王力和杨伯峻两位先生的主张,从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上看,既然“相”字下若是外动词,又没有宾语,‘相’字便兼起指代作用,可以代本人,可以代对方,也可以代第三方,它在意义上近似倒装的“我”和倒装的“尔”,则可认为“相”字用为代词。   “相”用作代词,可指代第一二三人称,是泛指,用于及物动词之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单方面行动,构成“相 +V”的结构。但有论者认为,这种结构中的“相”用在动词前,是修饰动词作状语的副词,没有兼起代词作用或兼起指代作用的意义[2]。本文认为在这种结构中,动词“V”对“相 ”在意义上有支配关系,“相 ”是代词作宾语,从语序上讲是宾语前置,语译时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将其移至谓语动词之后,替换上适当的受事者。从汉语史来看,谓语动词宾语和介宾结构的前置的现象古已有之(尤其是代词作宾语而前置)。   在上古汉语中,“相”用作代词并置于动词谓语之前的用例并不少见。如:   (1)杂然相许。(列子#8226;汤问)――答应他们   (2)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恶能治国家?(孟子#8226;滕文公上)――率领人民   (3)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贾谊《论积贮疏》)――国家用什么来救济百姓?   (4)苟富贵,毋相忘。(史记)――忘记你们   在中古汉语中,“相”用作代词,除《世说新语》和《孔雀东南飞》外,其他文献也有用例。如:   (5)彼此言意结,文又不解,是孔子相示未敕悉也。(论衡#8226;问孔)――指点给人们   (6)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答李翊书)――姑且为他说这些   (7)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黔之驴)――了解它   在近代汉语中,“相”用作代词也不乏用例。例如:   (8)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邪?(三国演义)――阻闹我   (9)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聊斋志异#8226;狼)――面对着他   (10)朕屡遣使议和,竟无一言相报,何也?(清史#8226;本纪二)――答复我   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相 +V”结构依然可见。例如:   (11)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来访,我更应热情相待──招待他(或他们)   (12)年轻人都很尊敬他,总是以老师相称──称呼他   (13)幸亏老李好言相劝,小张和小王才没打起(架)来──劝阻他们   可见,“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