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文化与中医
道文化与中医药道文化与中医药道家与道教关系道文化核心内容道文化对中医药的影响什么是道家?什么是道教?道家与道教有何异同?道家与道教关系什么是道家?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流派先秦老庄道家秦汉黄老道家魏晋玄学道家道家思想的核心—道魏晋以后,道家实质上被道教取代道家与道教关系什么是道教?东汉顺帝(126-144)永和元年(公元136年)率弟子7人入蜀,于鸡鸣山创立道教 弘扬“不死之道” “神仙长生之道”道家与道教关系道家与道教有何异同?相同点都尊 “老子”,道教奉“老子”为太上老君《道德经》、《庄子》既是道家典籍,又是道教真经不同点道家诉诸于心灵或理性道教诉诸于人的情感、情绪道文化核心内容道文化创始人-老子老子(前571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吏,相传晚年著成五千言《道德经》后,骑青牛出函谷而去,飘然不知所终。道文化核心内容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蒙(今安徽蒙城)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道文化核心内容以“道”为本的天道观道的特征是“无状之状,无象之象”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道是无 道文化核心内容以“道”为本的天道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漠!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文化核心内容以“道”为本的天道观有情有信无为无形自本自根生天生地无始无终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道文化核心内容“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思想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柔弱胜刚强 道文化对中医药的影响道文化对中医理论的影响道文化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道文化对中医治疗思想的影响道文化对中医理论的影响道法自然,精气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素问·阴阳离合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道文化对中医理论的影响道法自然,精气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道文化对中医理论的影响道法自然,精气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灵枢·经脉︾庄子进一步指出,人也是由气化生的。此后,宋鈃和尹文提出,“精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进而推论,思维这种心理活动也是生命之气高度发展的产物。道文化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形神合一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庄子·天地》--︽内经︾庄子:“神”的旺盛决定“形”的长生《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之说道文化对中医治疗思想的影响道学中的“德”就是 以“中和”为基本特征, “中”、“和”二字的含义相通。《老子》:多闻善变 ,不如守中 (第五章) 道 ,中之用也,或不盈 (第四章) 知常为和、和之至…… 万物法自然冲气以为和(第四十二章)《庄子》:和之以为天倪、游心乎德之和、以和为量道文化对中医治疗思想的影响中医和法的概念,最初由清·成无己《医学启源》提出,专门针对少阳证,特指小柴胡汤而言。少阳证半表半里,正邪相争,非汗下所宜,唯有和解一法乃为“正道”。后世医家又将其拓展为治疗肝脾、胆胃、肠胃、寒热、虚实、表里等不和证,是对和法的发展。广义和法:组方遣药的原理解表清里:防风通圣散:防风、麻黄等解表,黄芩、大黄、石膏等清里,解表的发散之性与清里的苦泻之性 ,一阴一 阳,各行原始功效,又互相受到制约 ,可谓“不能全其特性”。道家文化博大精深,古人有云: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可见,古人对道和医者的关系已经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在此,我也只是初探医道的奥妙,以后吾将上下而求索。 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零七本一班谢谢观赏郭丽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徽A10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11月段考 物理试卷 (含官方答案解析).pdf
- 打桩机检查验收表.docx VIP
- 2025年1月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试卷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历史街区保护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docx VIP
- 《测量系统分析MSAGRR.ppt VIP
- 第四单元第1课《傲雪寒梅》(课件)-2025-2026学年湘美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ifm SI5000流量开关说明书》.pdf VIP
- SH∕T 0248-2019 柴油和民用取暖油冷滤点测定法.pdf
- 93J007-1~8 道路标准图集(合订本).pdf VIP
- 老旧住宅小区加装电梯施工组织方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