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在呼啸山庄女主人公中体现.docVIP

浪漫主义在呼啸山庄女主人公中体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浪漫主义在呼啸山庄女主人公中体现

浪漫主义在呼啸山庄女主人公中体现   摘 要:本文结合艾米莉?勃朗特的社会背景,详细分析了女主人公凯瑟琳的双重性格特征和心理上所起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浪漫主义在人物形象上的体现,为深层次挖掘小说的艺术魅力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浪漫主义 《呼啸山庄》 凯瑟琳 性格的双重性      1. 引言      英国著名的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呼啸山庄》于1848年出版时,备受冷落,更遭到评论家们的漫骂和讽刺,被称之为“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呕的小说”。[1]由于写作上的失败,还有由此所带来的巨大舆论压力,艾米莉不久便死于肺病。直到她死后两年即1850年,锡德尼?多贝尔才第一个慧眼识英雄,对《呼啸山庄》做出高度评价。作者因为《呼啸山庄》而被戴上非常荣耀的桂冠是在她的作品发表近半个世纪之后,人们充分认识到了作者非凡的创作天才,这部巨著也被公认为英国文坛上独一无二的奇书。初读此书可能会使人感觉到惊讶和恐怖,但经过仔细的推敲,就会发现其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呼啸山庄》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倾向,这种浪漫主义避开了现实主义的世俗、呆滞,放纵主观想象,时而兴高采烈,时而意气消沉,沉湎于神秘而强大的激情和狂暴行为。这使这本书完全区别于当时的文学主流。为什么在维多利亚那样的年代会产生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让我们了解一下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2.作者与小说      艾米莉?勃朗特,1818年出生在英格兰北部约克郡旷野的桑顿村,她的父亲佩特里克?勃朗特是名教区长。在十九世纪,因为男性作家更受重视,所以艾米莉使用了假名来出版她的成名之作。据她妹妹夏洛蒂回忆,在艾米莉短暂的一生中,她喜爱孤独,不容易亲近,又生长在寂寞荒凉的原野,所以与外界接触很少。然而对现实世界的孤僻冷漠并不能掩藏她内心对爱的渴望,对美好人间的向往。她寻找着与大自然的合二为一。在她的哲学里,人与自然的分离是各种痛苦的根源,而合二为一才是幸福快乐的。艾米莉既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又沉浸在她的想象世界里,她过着双重生活,因此她创作了复杂而让人猜不透的《呼啸山庄》。有人说:“艾米莉的写作纯粹是为了宣泄,自娱。”[2]而她自己也说:“它带着荒原色彩,因为作者本人就是荒原上土生土长的人,是荒原哺育长大的孩子。”[3]所以在小说中艾米莉塑造了有强烈热情却又充满复仇阴暗心理的有着双重性格的人物,既鲜明地表现了“爱”和“恨”的紧张的对立,又暗示了“爱”和“恨”的暧昧的转化和统一。在爱情上,作品的主题实际是双重的,人物形象也是双重的。在第二代情人里,多情的卡茜和淳厚的哈里顿的那种纯洁的爱情,就是最幸福、最圆满的爱情了。老保姆耐莉说:“我所有的愿望中最高的愿望,就是看到这一对年轻人的结合。在他们举行婚礼的那一天,我谁也不羡慕了。那时候,在英国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像我那样快乐的女人了。”在这一段充满幸福感的话里,显然有着女作家对于这一对年轻人的默默的祝福。这是“人间的爱”。但《呼啸山庄》之所以使人震惊,则是在第一代情人,在他们激烈的爱里,在他们的心灵挣扎里。他们紧紧拥抱、涕泪横流,同时又在激烈地诅咒着对方、谴责着对方。故事情节极富艺术感染力。在这里,爱情的价值观念转移了,它取得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意义。爱情,从幸福的追求,转变成了自我的追求。爱情和人生的幸福没有必然的联系了。爱情首先成了冲破宗教、法律、道德等一切传统观念的自我追求,自我完成。这是浪漫主义在作品中的完美体现。      3.女主人公双重性格分析      小说中的真正的魔鬼情人应该是凯瑟琳,因为希斯克厉夫始终为她所控制,她才是造成希斯克厉夫悲剧人生的主要原因。[4]孩提时的凯瑟琳是一个野性十足、倔强又大胆的姑娘,身上充满了反叛精神,最喜欢的玩具竟然是鞭子。当老恩萧将希斯克厉夫带到呼啸山庄时,引来的是全家人对这个脏兮兮的小东西的厌恶。但是,凯瑟琳和希斯克厉夫被某种奇异的原始的共感互相吸引,渐渐变成了好朋友。尤其当老恩萧去世后,在反抗辛德雷的时候,他们发现了彼此间的不可缺少。凯瑟琳给予希斯克厉夫的是人和人之间的了解和同伴情谊;而从希斯克厉夫那儿,凯瑟琳的天性得到了回应。在荒原上自由地嬉戏,享受大自然,是童年时的凯瑟琳和希斯克厉夫最喜欢做的事情。他们憎恶一切虚伪和暴虐,敢于将《圣经》踩在脚下、扔进狗窝。但凯瑟琳的性格又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凯瑟琳出生在风暴之乡呼啸山庄,有着一个在荒原上长大的童年,她对大自然有一种天生的亲切感,体内有着原始野性的元素,思想单纯、自由而不夹杂任何俗气;另一方面,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因受到有几百年历史的基督教传统约束和外界的“文明社会”的诱惑,她的性格里又表现出其世俗复杂的一面:虚荣、追求名利。凯瑟琳性格上的这一致命弱点开始表现于她从画眉田庄回来后,她无法抗拒画眉田庄舒适生活的诱惑,向往在呼啸山庄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