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极致与中庸.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晋商极致与中庸

晋商极致与中庸   人说山西好风光,十年不变尘土扬。      如今,各路商帮哗啦啦地寻根问祖,跑马正欢。晋商无疑声势浩大,大旗凛冽。有人歌颂,有人沉默,有人喝着山西老陈醋感怀祖上阔绰日子,有人哼着山西梆子重走西口之路……在一片喧嚣扰攘中,乔致庸就这么从历史尘埃中踱步而来,驻足大院之内。      走近乔致庸,一介儒生布衣。      他淳厚好学,考中秀才,有着大多数儒家士大夫大隐于朝、忧以天下的济世情怀。他秉承儒家仁、义、礼、智、信的品格,以“诚”为人处事。“诚”是中庸之道的核心,“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简而言之,中庸之道即要“无过无不及”,把握好度,处理好任何事物的内外关系,仁以对人,义以对己。      走近乔致庸,一代晋商翘楚。      他临危受命,弃学从贾,力挽乔家于“高粱霸盘”的困境之中,几度商海沉浮,几番纵横捭阖,终成就名满天下的乔东家。他是纯粹的商人,“货通天下,汇通天下”是他的墓志铭;他把商业梦想做到极致,“无民不稳,无商不富”是他的从商宣言。      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他似乎又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人,他认为无论做任何的生意,首守信,次仁义,最后才是取利。这样的商业伦理顺序,无不透着士大夫的操守。可以说,乔致庸是儒商的典型代表,他一脚踏在商海,一脚却留在庙堂,融合了极致与中庸。暂且不论晋商寻根的是与非,反思当今唯利益至上的商场,我们应该学习乔致庸的商业智慧,做有大情怀的企业家。      以儒兴商      乔致庸饱读诗书,如果不是长兄的溘然长逝,他也许能居庙堂之高,成为一代名臣,抑或一代诗人。诚如他晚年回忆道:“如果按照自己的路走,何尝不是一个李白、杜甫、白居易呢?”自古“士农工商”,商业在末位,商人在社会地位中是少有话语权的。儒家提倡“学而优则仕”,但乔致庸则认为国家无商不富,但同时又贾而好儒。半路出家的乔致庸,从接管复字号伊始,就坚守一个原则:以儒兴商。      在商言利,乔致庸逐利却又不“喻于利”。他崇德尚???,远比其他商人更重视儒商的美德。乔家店规就是“ 信、义、利”,以义为先,以信为本。经济学家梁小民,在总结晋商的成功秘诀时,认为诚信是晋商企业文化的根本。“民无信不立”,市场经济是一种交换经济,交换的基础就是双方的诚信。耳熟能详的“胡麻油事件”,乔致庸宁愿忍受当前利益的巨大损失,也要挽回信誉,因为他知道商誉无价。      任何的商业活动的根本都是一场各取所需的交易。交易双方有消费者,有合作伙伴。交易的前提是诚信,目的自然是取利。然而,一个好的商人和坏的商人的区别是前者虽逐利,予人亦有利,后者所逐之利,往往是害人之利。正所谓善于利人者,可赚得盆满钵满,不善于利人者,则赚些蝇头小利,甚至不赚任何钱。乔致庸在疏通南下茶道时,把一斤一两的茶砖当一斤贩卖,不仅予合作伙伴以利润,更铸就了信誉,大获全胜就水到渠成了。在当前浮躁的商业社会中,大多数人往往只注重结果,则忽略了前提――诚信的重要性。管理大师德鲁克也强调企业的宗旨不应是利益的最大化,而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凡是予人方便之处,便是商机,乔致庸深谙此道,用儒家的仁义诚信践行着商人利人利己的理想。      知人善任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这句话貌似调侃 ,却掷地有声。得人才者得天下,在商海中,道理亦是如此。人才问题,根本来讲就是人心问题。“收买”人心,总是被误解为贬义词,然而聚拢人心则是在稳固利益。概言之,买人心就是买利益。因此,善于用人是商战兴衰的法宝。儒家用人的指导原则是“任人唯贤”,“唯才是举”,乔致庸也是如是做的。      在乔家风雨飘摇之际,乔致庸大胆启用文盲马荀。虽马荀目不识丁,却经营有方,使得粮店连年盈利。乔致庸看到了马荀对业务的熟悉,有经营领导之资,遂让他出任大掌柜。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当时的商号里,能写会算的人很多,乔致庸却不拘一格,用人不疑。其实上帝分给每个商人的机会都是一样,只是能够发现的视力不一。      当然,发现人才之外更要学会留住人才。经济学家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或是企业,人才外流的力量来自两方面:一是外部精彩世界的拉力,一是内部糟糕环境的推力。一般来说,人有不愿流动的惰性,但在这两种力的合力之下就很定论了。乔致庸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为什么总是能干的伙计辞号?”留人留心,他迅速调整了利益格局,改革了用人制度,给商号内所有的伙计“一厘”的身股。这种重新分配利益的股份是一种赠与行为,更是一种奖励方式。乔致庸首肯了经营中人的价值,不仅掌柜有身价,伙计也有身价。给员工部分股权意味着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挂钩,同时员工也分担了企业的部分风险。这种激励的方式,不仅给予员工以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