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思考ppt课件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思考
李同昇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报告纲要
1 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和路径选择
2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
3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
引 言
我国各地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差异明显,村落数量庞大,加上长期以来的“城乡分治、城乡分策”,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缺失,城乡统筹规划缺位,导致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
问题的解决有赖于跳出农村思考农村建设,有赖于站在城乡一体化高度开展新农村建设运动
1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和
路径选择
1.1 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
(1)自然村分散布局,城乡资源难以整合
欠发达地区:自然村落大小不等,分散布局,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肢解规整的地块,制约农业集约化经营,阻碍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难度
发达地区:村与村之间已经连成一体,但由于各个村镇行政分割,各自为政,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难以共建共享,搞“小而全”,导致村镇建设一方面整体投入不足,一方面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有限资源的极大浪费
(2)村镇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城乡交流通道不畅
村镇基础设施薄弱。国道公路大部分日通车量已达5000辆以上,但公路等级大部分还处在2-3级之间,路面狭窄,质量较低,且由于大吨位货车急剧增加,路面破损加快,维修改造跟不上;村镇内车道狭窄,人车混行,停车场地缺乏
体现现代文明的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简陋甚至缺少
代表信息时代的互联网,在村镇特别是落后地区的村镇微乎其微,难以适应城乡交流的需求
(3)小城镇人口、产业结构不合理,“关节点”的纽带作用不强
小城镇作为联系城市与乡村的“关节点”,起着以城带乡的纽带作用,应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业产业化、工业化的有效载体。
目前多数小城镇仍以农业人口为主,非农业人口只占总人口的46%;现有的工业则与城市工业高度同构,其相似系数高达0.87,而与农业的关联度却不高,起不到后向拉动效应;第三产业比重也很低,从业人员只占镇区从业人员总数的16%,且行业组成单一,大多从事餐饮零售业 。现有产业结构既制约了小城镇自身的经济发展,也难以对农村地区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4)村镇统一规划缺失,村容村貌脏乱差问题突出
现阶段,富裕起来的农民建房热情很高,不少村镇二三层的小楼比比皆是,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村容村貌脏乱差问题突出
“绿树掩映红砖楼,污水充道四处流,垃圾粪土随处倒,苍蝇蚊虫嗡嗡叫,交通道口拴住牛,粪便拦路难行走”是不少落后地区村镇环境的真实写照
(5)农村地域类型多样,面临的发展问题各异
地域
农村人口为主
城市人口为主
聚落稀疏区域
西部地区分布的小型、零星村落
新开发区分布的工矿镇和零星村落
聚落密集区域
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区域分布的村落
大都市地区分布的村镇
1.2 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1)新农村建设=以农村为中心的建设=新村庄建设
(2)跳出农村思考农村建设,站在城乡一体化高度开展新农村建设运动
2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通过资源、技术、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及城乡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城乡空间融合,即城乡两个地域实体融合成一个连续统一的、网络状的、多节点的、可渗透的“区域综合体”
(2)功能结构互补,一体化不等于中心-外围经济的消失,仅意味着二者相互依赖
(3)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快捷的交通和信息网络使城乡居民生产生活联系方便密切
(4)城乡人口、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流动高度通畅
(5)城乡生态环境协调,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共同提高
3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
3.1 新农村建设要顺应城镇化快速发展和不可逆转的趋势
图1: 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人口变化趋势
表1 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人口变动格局
年份
人口总数量
总人口数量增减
乡村人口
乡村人口数量增减
城镇人口
城镇人口所占比重(%)
城镇人口数量增减
1978
96259
-
79014
-
17245
17.92
-
1985
105851
+9592
80757
+1743
25094
23.71
+7849
1990
114333
+8482
84138
+3381
30175
26.41
+5081
1995
121121
+6788
85947
+1809
35174
29.03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陈永鑫《茉莉花二重奏》吉他谱.pdf VIP
- 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社会救助照料支持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标).doc
- PowerFlex 700变频器用户手册(中文).pdf
- 年产15万平米水泥预制板生产建设项目环评环境影响报告表(新版环评).pdf VIP
- BOSS效果器GT8音色.doc VIP
- BOSS GT-8中文说明书.pdf
- 医学科研方向研究进展汇报.pptx
- 地球表部圈层相互作用.ppt
- 通用汽车网络安全随机数生成规范CYS9000 - Random Number Generator Security.pdf VIP
- 地球科学概论 第10讲 _生物圈——[武汉大学 地球科学概论].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