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生平安阳三十三中杨春晓
                    * 杜 甫 生 平 制作人:安阳市第33中学 杨春晓 家世背景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是北方的大士族。祖父为唐初名相杜审言。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成年后,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少年优游(19-35)          开元十九年(731),杜甫19岁,出游山东临沂。20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24岁时,杜甫的第一次科举考试以落第告终,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32岁,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之后,杜甫又到齐州。4年后的秋天,转赴兖州与再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天宝十四年,杜甫因年已43,至长安也将近十年,为生计而接受了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这一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探家,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发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哀叹。 二、困顿长安(35-44)   天宝六年(747),杜甫35岁,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生活,却最终没有让人满意的结果。 三、陷贼、为官(44-48)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次年杜甫在投奔新皇肃宗的途中不幸为叛军所俘,押至长安。一年多以后,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投奔肃宗,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从此备受冷落。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探亲。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四、西南漂泊(48-59)   乾元二年(759)立秋后,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杜甫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在秋风苦雨的一天,杜甫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   后来,杜甫离开了成都,到达夔州。由于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也租种了一些土地。这是杜甫后半生最为安定富足的时期,诗人的创作也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430多首,占现存作品的30%。这时期有《春夜喜雨》《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 《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四、西南漂泊(48-59)    大历三年(768),56岁的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漂泊两年之后,由于遇到战乱和洪水,一家人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这一年的冬天,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59岁。由于家贫无力归葬,只好暂时把杜甫安葬在湖南耒阳,43年之后才由其孙扶柩归葬洛阳首阳山。 *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