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三+第11课 黄州快哉亭记自读课)+Word版含答案.docVIP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三+第11课 黄州快哉亭记自读课)+Word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三第11课 黄州快哉亭记自读课)Word版含答案

第11课黄州快哉亭记(自读课) 走近作者 苏辙(1039-1112),北宋著名散文家。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与父苏洵、兄苏轼,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并称“三苏”。嘉祐进士,官尚书丞、门下侍郎。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屡遭贬谪。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自成一家。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著有《栾城集》。 相关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十一月初一。“乌台诗案”,苏轼被捕,辙上书朝廷,“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为兄轼下狱上书》)。苏轼释放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辙也被贬为监筠州盐酒税,这篇文字即是写于这次贬中。在此前后,苏辙还写了《武昌九曲亭记》,这篇即是其姐妹篇,同为苏辙园亭记中的佳篇。 “快哉亭”的建造者张梦得即张怀民,于元丰六年(1083)贬官齐安(即黄州),他不以政治上的逆境萦怀,于住处的附近,选地建亭,用以观览江山形胜,抒发情怀。与张同命运的好友苏轼为亭取名曰“快哉”,是深知张梦得建亭的用意的。 文意感知 文章通过对快哉亭的记述和议论,对苏轼、张梦得在遭贬之后,能够自放山水之间和“不以物伤性”的坦荡心胸,表示了赞赏的态度,体现了作者淡泊的心境、达观的态度。 思维导图 一、通假字 风云开阖同“合”,译为“消失” 二、古今异义 1.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古义:疾驰        今义:尽情流露不受拘束 2.冈陵起伏,草木行列 古义:成行成列 今义:直行和横行的总称 3.渔父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古义:一一指点出来 今义:两个数的比数 4.窃会计之余功 古义:征收钱粮等公务 今义:财务管理人员 三、一词多义 1.舍 2.胜 3.披 4.其 5.之 6.以 7.为 8.而 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在夜里 ②西望武昌诸山 朝西 ③将蓬户瓮牖 用蓬草 用瓮 (2)名词作动词 ①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命名 ②冈陵起伏,草木行列 成行成列 2.动词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使……感动 使……惊骇 ②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使……跟从 ③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使……称心快乐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者也”表判断) (2)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无标志判断句) 2.省略句 (1)江出(于)西陵。 (2)今乃得玩之(于)几席之上。 3.状语后置句 (1)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状语“于其前”后置,应放在“出没”之前;状语“于其下”后置,应放在“悲啸”前面) (2)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状语“以清风”“以明月”均后置,正常语序为“以清风振之,以明月照之”) 1.文中第一段是从什么事物写起的?其目的何在? 明确:从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写起。目的在交代“快哉亭”的地理位置及造亭的目的。 2.结合第二段说说作者登临快哉亭在哪些方面获得了“快哉”的感受。 明确:(1)登临“快哉亭”,昼夜可以于“几席之上”尽情览赏雄壮景色,放眼四周,可见西边武昌冈陵起伏的诸山,草木成排成行,渔夫樵夫的屋舍,清晰可数。 (2)沿江两岸的沙洲,正是当年曹操、孙权注目的战略要地,也是周瑜、陆逊为争夺此地奔走劳形的地段,这也可以让世俗之人睹此称快。 3.文章引用楚王和宋玉关于“快哉”之风的对话并加以发挥,这样写对文章有什么作用? 明确:一是交代“快哉”二字的出处;二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表明主旨。 4.作者在文中畅言“快哉”二字,为什么“快哉”? 明确:作者在文中畅言“快哉”二字,不仅因为快哉亭所处地理位置的景象使人心旷神怡,而且因为宦途失意之人如果“不以物伤性”,则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自放山水之间”而独得其快。 写法鉴赏 1.紧扣“快哉”,脉络清晰 它时而江上风光,时而历史画卷,时而抒情议论,看似无踪可寻,其实井然有序,主要原因是用“快哉”二字贯穿了全篇。从观赏长江汪洋水势引出张梦得所建快哉亭,到亭上所见所想引出的观赏山川形胜和怀想古今的两种快乐,再紧扣“快哉”二字抒发议论,托出题旨,虽构建丰繁却脉络清晰。 2.纡徐条畅、汪洋澹泊 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紧密结合,最能体现苏辙为文纡徐条畅、汪洋澹泊的风格。由写景叙事入手,而后转入议论,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过渡自然。议论始终带着情韵,“夫风无雄雌之异……而风何与焉!”“连山绝壑……乌睹其为快也哉!”这些议论都近乎于言情,近乎于绘景,显得情韵十足,无丝毫议论常有的逼人气势。惟其如此,文章纡徐条畅、汪洋澹泊的总体风格,也就不致因这些议论而遭受破坏。 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10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