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二第7课日 喻(自读课)Word版含答案
第7课日 喻(自读课)
走近作者
苏轼(见《留侯论》)
相关背景
根据傅藻《东坡纪年录》记载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十月十二日,《乌台诗案》作于“十三日”。其写作缘由,末尾交代得很清楚:“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写作背景及用意,篇末也有说明:“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者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经术取士”,指神宗熙宁四年(1071)二月,根据王安石的建议,下诏罢诗赋及明经诸科,改用经义、策论试进士。于是,一般士子都在经传中讨生活。八年三月,王安石的《三经新义》(“三经”指《诗经》《尚书》《周礼》)颁行以后,“士趋时好,专以王氏《三经新义》为捷径,非不观史,而于所习经外,他经及诸子无复有读者,故于古今人物及世治乱兴衰之迹,亦漫不省”。在苏轼看来,“以声律取士”和“以经术取士”都不是正路。因此,他才以日为喻,提出自己的见解。
文意感知
文章以寓言故事昭示人们:要想学有所得,必须亲身实践、日积月累,方能水到渠成。如果没有或不肯下苦功,只是拾人牙慧、道听途说,再加上主观臆测,则必然闹笑话、出偏差,甚至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
思维导图
一、古今异义
1.有志于学者也
古义:学,学习;者,……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而求其所以没
古义:……的方法
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二、一词多义
1.识
2.达
3.既
4.过
5.之
6.于
三、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日与水居也 每天
(2)名词作动词
①或即其所见而名之 解释
②或莫之见而意之 揣测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也”表判断)
2.被动句
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于”表被动)
3.省略句
(1)问之(于)有目者。
(2)以其未尝见(日)而求之(于)人也。
4.状语后置句
(1)无以异于眇。(状语“于眇”后置,应调至“异”前)
(2)问于没人。(状语“于没人”后置,应调至“问”前)
(3)士杂学而不志于道。(状语“于道”后置,应调至“志”前)
5.宾语前置句
或莫之见而意之。(“莫之见”正常语序为“莫见之”)
1.作者在文中提出的基本观点(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作者提出的主张是:学以致其道,也就是说要勤奋地通过自身的学习自然而然理解、掌握道,而不是从别人那里搬一些,或者没经过自己实践而去巧取。
2.作者举“盲人识日”“北人学没”例子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用“盲人识日”说明,由于“问之有目者”,而不是“亲见”(“未尝见而求之人也”),所以,只是“得其声”“得其形”,而没有“得其实”,借用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道可致而不可求——道理要在实践自然获得,这样才真实可靠。用“北人学没”,是批评“不学而务求道”的不良现象,进一步强调了“君子学以致其道”的观点。比喻同样生动形象,并增强了说服力。
3.用文中的语句分别概括两个寓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
明确:(1)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2)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4.作者说:“道可致而不可求。”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说说“致”和“求”的区别?
明确:“致”和“求”的区别是:“致”是不去强求而顺应规律,循序渐进地自然而然地得到;“求”是强求。
写法鉴赏
1.运用寓言故事说理,借助形象思维,启发读者想象,打动读者心灵。让读者通过感性认识,循序渐进,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语言富于艺术感染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作者运用寓言故事阐述道理,夹叙夹议,深入浅出。寓言完了的时候,道理也就清楚了。而且作者连续运用两个寓言说明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丝丝入扣、环环相接,可称之为“螺旋式”的比喻方式——即运用两个内容相近但有连续性、发展性的寓言故事构成层出不穷、变化多端的结构,使寓言的主旨和理念更趋深入,这是苏轼的创新。
素材挖掘
道可致而不可求,学以致其道。要勤奋地通过自身的学习自然而然地理解、掌握道,而不是只从别人那里搬一些或没经过自己实践努力而去取巧。
[应用角度]
学习、为人处世单有感性经验还不够,还得亲自实践,多次探索,方能掌握道,正如苏轼所说“道可致而不可求”。“致”就是一种“循序渐进”,平时积学,自然得“道”的意思,学至则道自致。道理要从实践中自然获得,这样才真实可靠。这则素材可以用在“实践”“说不如做”等作文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机械干清粪工艺的设计.doc
- 杠杆画图题练习带答案.,,.,...doc
- 杠杆的最小力作图.ppt
- 松下伺服电机安川台达三菱西门子伺服电机 wps175蜗轮蜗杆减速机.doc
- 柏城小学健康促进示范学校实施方案.doc
- 极简文艺悬浮中国风PPT模板.pptx
-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doc
- 树脂雨水槽施工工法.doc
- 格林缇罐珍罐疗培训资料.doc
- 桃花源记 (上课用).ppt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五+第1课 《伶官传》序+Word版含答案.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四+第14课后赤壁赋+Word版含答案.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十一+31课 柳子厚墓志铭+Word版含答案.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四+第2课 钴鉧潭西小丘记(自读课)+Word版含答案.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专题九+第27课 段太尉逸事状+Word版含答案.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专题六+第18课 送李愿归盘谷序+Word版含答案.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选读教学案:专题一+第3课 朋+党+论(自读课)+Word版含答案.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习题:模块综合检测(一)+Word版含答案.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时跟踪检测三) 进+学+解+Word版含解析.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专题+专题知识整合 散文的表达技巧+Word版含答案.doc
最近下载
- 人教版(2025)八年级上册14.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课时1)(教学课件)(32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专题训练100题-含答案.pdf VIP
- 渠道工程施工工艺与技术措施.doc
- 汽修专业道德规范.pptx VIP
- 《肿瘤康复专家共识(2025)》解读PPT课件.docx VIP
- [恰同学少年电视剧观后感]恰同学少年观后感范文.docx VIP
- 2025年交管学法减分考试题库以及答案(160题完整版) .pdf VIP
- 五年级上册道法全册教案doc_20240831214217.pdf VIP
- 三年级上册道法全册备课.docx VIP
- 《恰同学少年》电视剧观后感.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