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第三单元复习.docVIP

2018年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第三单元复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第三单元复习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 9.桃花源记 一.作者及背景材料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作品有诗《归元田居》《饮酒》散文《五柳先生传》等。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但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回乡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而以《桃花源诗并序》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记”相当于诗的序。但因为这个“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而流传更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1.古今异义缘溪行(古义:沿沿着;今义:缘故缘分)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味道鲜美)说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古义:询问消息;今义:询问)遂与外人间隔(古义:隔断隔开;今义:距离)余延至其家(古义:邀请;今义:延长延伸)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如:《岳阳楼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 二.重点字词句的翻译 1、一词多义 (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不可久居(可以,能够) (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自)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随) (3)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凄清) (4)参差披拂(长短不一) 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 (5)以其境过清(因为) 卷石底以出(前面的成分常是后面动词的状语,不译) 全石以为底(把) (6)心乐之(以……为乐) 似与游乐者相乐(逗乐,嬉戏) 2、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向西) 下见小潭(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日光下澈(名词作状语,向下) 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犬牙一样) 心乐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 3.古今异义 (1)潭中鱼可百许头(古:大约;今:可以) (2)影布石上(古:映照;今:棉、麻织成的材料。) (3)不可久居(古:停留;今:居住) (4)乃记之而去(古:离开;今:往,与“来”相对。) 4、重点句子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从小丘向西走了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心里很喜欢这个地方。)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中的鱼大约一百来头,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依托的东西。)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小潭的西南望去,只见那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5、文言句式 (1)卷石底以出(倒装句。谓语前置,“石底卷以出”) (2)全石以为底(倒装句。宾语前置,“以全石为底”) 三.课文理解 1..这是一篇游记散文,课文按照浏览顺序来写,请按课文内容用小标题的形式梳理出作者的写作顺序。 浏览顺序:发现小石潭——观赏潭中景物 ——探索小潭源流——感受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2.作者是如何发现小石潭的?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动词准确、移步换景) 3.、课文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作者心情怎样? 4、小石潭的美,令我们陶醉,可是文中分明写出了另一种气氛,表现了作者另一种心情,是什么?从哪句话可看出来?(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幽深冷寂的气氛,孤凄悲凉的心情。)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柳宗元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大自然的美好景物使他暂时忘却愁苦。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幽深冷寂的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文档评论(0)

189****10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