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後的诗与批评6.docVIP

第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後的诗与批评6.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後的诗与批评6

第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後的诗与批评 第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後的诗与批评 (Poetry and Criticism Since World War I) E.E·肯明斯 (E.E. Cummings, 1894-1962) 马里安.莫尔 (Marianne Moore, 1887-1972) 哈特·克莱恩 (Hart Crane, 1899-1932) 斯蒂芬·文森特·贝尼特 (Stephen Vincent Benet, 1898-1943) 阿奇博尔德·麦柯勒斯 (Archibald Macleish, 1892- 1982) 罗宾逊·杰弗斯 (Robinson Jeffers, 1887-1962) 埃兹拉·庞德 (Ezra Pound, 1885-1973) T.S·艾略特 (T.S. Eliot, 1888-1965) 欧文·巴比特 (Irving Babbitt, 1865-1933) 保罗·埃尔默·莫尔 (Paul Elmer More, 1864-1937) 约翰.克劳·兰赛姆 (John Crowe Ransom, 1888-1974) 艾伦·塔特 (Allen Tate, 1899-1979 ) 罗伯特·佩恩·华伦 (Robert Penn Warren, 1905-1989) 克林思·布鲁克斯 (Cleanth Brooks, 1906- ) 范·威克·布鲁克斯 (Van Wyck Brooks, 1886-1963) 第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後的诗与批评 我们在第十一章里叙述了美国现代诗的发端,曾说它的渊源一部分是乡土性的,一部分是世界性的。美国诗人那时对於约翰·齐阿第所说的夺得美国的音盒(voice-box)发生兴趣;正如较早小说方面的现实主义者,美国诗人认为用新奇的语汇表现自己,玩技巧上的新花招,是令人兴奋的事。某些诗人,最显著的是卡尔·桑德伯格,战後还在强调他们作品中的美国气质。其他诗人也都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事。 现在这个问题已经(纵非全然,亦不远矣)引不起美国诗人的兴趣了。可是在一九二○年,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却攻击他的朋友埃兹拉·庞德为美国诗的最大敌人。他把美国青年诗人T·S·艾略特也和庞德归为一类(艾略特过去六年一直住在英国,後来在一九二七年入了英籍),攻击他们溜到欧洲,吸收了异国的(主要是法国的)灵感,满足于他们的祖师爷的内涵,因而损害了美国诗。和他们相反,威廉斯、桑德伯格,还有别的诗人,一直都忠心耿耿留在国内,努力创造用威廉斯所说的西部方言来写一种本乡本土的诗。直到一九五一年,威廉斯对他们这种显然的叛离还未释然於怀。他在《自传》里说,本土诗的努力,深受到艾略特《荒原》一诗(The Waste Land, 1922)之害,此篇一出,又把诗交回给学院派了。 威廉斯是出色的诗人,却不是雄辩家。他拿美国来和欧洲对比的论调,其实一九二○年时许多诗人便已经没有真正的兴趣,到了一九五一年就更加不合时宜了。他的看法和事实不符。原因之一是,专写本国题材的美国诗人并没有坚持到底。一九一七年庞德对威廉斯提出的话,不无道理,他说美国诗的品质是嘶嘶、飕飕、用字棉唆,换句话说,就是过於雕琢,也有一点过於怀疑智慧这些缺点削弱了桑德伯格作品的力量,就智慧一点而言,也损害了威廉斯本人的作品。自从有了意象派运动後,美国诗显然已经成了一种具有国际性的东西,美国诗坛的牛耳也是欧洲诗坛的硕彦。你要把美国的特点孤立起来看,就是误解了美国诗的成就。可是威廉斯的批评也未始没有它的价值。这些批评又一次提醒我们注意美国诗人对过去和未来如何关切,虽然二者往往难於协调。现代美国诗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把过去和未来联系在一起了。由於这个原因,说不定诗是美国对於当代最大的贡献,大於它在小说上的贡献(它对小说的贡献有些现在还只有历史上的价值)。欧洲在我们这个时代也不得不考虑依经和叛道这两条分歧的道路;因之美国在诗歌方面的答案特别有力,也特别中肯。美国在文学批评和诗歌方面的认真态度,对於对抗英国在文学上过於喜欢即兴漫议的作风,颇有帮助。美国诗人在诗的用语和形式上勇於尝试,以及他们之急於给诗寻找坚实的基础的愿望,对於其他国家的现代诗坛运动,也极为宝贵。 事实上,美国现代诗中的对立面,并不是美国与欧洲,而是在创新与保守之间,这两种对立有联系,可是绝不能混为一谈。夺得美国的音盒(capture of the American voice-box)是早期的成就,固然重要,可是早巳成为定型。它的成效可以在各种诗里见到,诗的习语已被接受,而且在运用这种语句的时候,已经没有早期那种不自然的感觉了。以下面这首路易丝·博根写的小诗,《一片浮云,种种声音》(Several Voices out of a Cloud)为例 来罢,醉鬼和吸

文档评论(0)

yx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