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图片集锦杆秤及称花
賴和紀念館-文化部 國家文化資料庫計畫 .tw/laihe/ 一桿「稱仔」-教育大市集 .tw/resources/web/1374411 網路資源 * 圖片集錦 賴和紀念碑 * 圖片集錦 賴 和 * 圖片集錦 桿秤及稱花 * 圖片集錦 日據時期的臺灣街景 * 1./blog/post-%E2%95%91%E6%98%A0%E7%94%BB%E2%95%91%E5%AB%8C%E8%B1%AC%E6%89%8B%E4%BA%8B%E4%BB%B6%E7%B0%BF(%E3%81%9D%E3%82%8C%E3%81%A7%E3%82%82%E3%80%81%E3%83%9C%E3%82%AF%E3%81%AF%E3%82%84 圖片來源 * 書海細讀:第六大段 段意 秦得參因感到「人不像人」的悲哀,於是殺警後自殺。 * 書海細讀:第六大段 段析 文末一改前文的直接描寫,自側面呈現秦家發生之事,極簡的筆墨反倒強化了這驚人結局震撼人心的力量。 * 書海細讀:第六大段 注釋 43.開正(ㄓㄥ) 閩南語,也叫「開春」,正月初一開門祭神,以迎接新年的一種儀式,通常在凌晨舉行。正,農曆每年的第一個月。 44.踱(ㄉㄨㄛˋ) 慢步行走。 45.母親死時,快樂的容貌 秦得參是赤貧人家的獨子,靠出賣勞力掙錢,好不容易才得以娶妻生子。母親因家門有後而寬慰,病逝時「面上現著十分滿足、快樂的樣子」。 46.譁然 人聲嘈雜的樣子。 * ﹝103學﹞在室內踱來踱去……幾聲的嘆息:純寫悲哀與嘆息,未有以喜襯悲。 書海細讀:第六大段 ▲〈一桿「稱仔」〉的情節設計及安排如何製造結局的高潮? 小說的情節設計埋下了幾個重要的衝突點。首先,巡警打壞「稱仔」,秦得參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除夕前,巡警再度找麻煩,逼得秦得參採取強硬態度。最後,秦得參信法守法卻遭致入獄,壓垮其最後的一點尊嚴及希望。情節的步步進逼,讓秦得參由憨轉硬,合理營造了秦得參採取激烈手段的氣氛。殺警的結局表現了作者將所有積存的衝突,以強烈的意志宣洩。殺警既是主角在控訴不平等遭遇,更是對法的挑戰;反諷的是,巡警所象徵的「法」已是虛妄的存在。而這高潮的意義,瀰漫著官逼民反的悲劇性味道。 補充 * 書海細讀:第六大段 1.心裡只在想,總覺有一種不明瞭的悲哀。 →即臺灣人民在外來政權統治下,不斷被剝削、壓榨卻無力反抗的悲哀。 2.他已懷抱著最後的覺悟。 →覺悟到:與其忍辱偷生,不如抵抗後尊嚴地死。秦得參已準備犧牲。 文意 * 書海細讀:第六大段 3.元旦,得參的家裡,忽譁然發生一陣叫喊、哀鳴、啼哭。 →暗示秦家發生重大變故。聯繫上文「活著倒不若死了快樂」、「他已懷抱著最後的覺悟」以及下文「只『銀紙』備辦在」來看,這重大變故便是秦得參在家自殺身亡。 4.隨後,又聽著說:「什麼都沒有嗎?」 →此為外人前來關心,向秦妻詢問的話。由畫面外的聲音交代情節,因「看不到」而更具想像空間。 文意 * 書海細讀:第六大段 5.只『銀紙』備辦在,別的什麼都沒有! →此為秦妻的回話,由「別的什麼都沒有」,表示無力辦後事,因為秦得參生前賺來的最後一筆錢已用於贖取金花。「銀紙」遙應第三大段的「不可缺的金銀紙、香燭,亦要買」。臺灣喪葬禮俗,人死後停屍妥當,須在死者腳旁燒銀紙,謂之「腳尾錢」。 6.同時,市上亦盛傳著,一個夜巡的警吏,被殺在道上。 →葉石濤在〈日據時代的抗議文學〉中說:「這暗示著,臺灣民眾並不甘為奴隸,最後為推翻殖民統治有揭竿而起的可能。」 文意 * 隨堂Q&A 從「只銀紙備辦在」、「夜巡警吏被殺」可以看出結局是什麼? 答:秦得參殺警後自殺。 * 庖丁解牛:課文鑑賞 賴和的小說經常表現出對弱勢者的人道關懷,和對強權的批判抗議。這篇小說中的秦得參出生在佃農家庭,做過長工、散工,一心想租塊田地耕種,卻因為製糖會社的惡性壟斷,始終不能如願;長年的辛苦勞動,導致他臥病在家,連散工也做不來。好不容易在親友的幫助下,到市場賣菜,又遭到警察的凌辱。他是日據時期臺灣廣大弱勢者的縮影,但弱勢者也有他的尊嚴。秦得參對「大人」保持著應有的禮貌分寸,但不認為「大人」可以「任意凌辱人民」,可以「隨便罵人」,最終是以同歸於盡的方式,給予強烈的反擊。 * 庖丁解牛:課文鑑賞 小說中的巡警以「稱仔不好」為理由,將秦得參送進「衙門」受罰,其實真正的原因是秦得參不懂「規紀」,竟然敢要「大人」的菜錢。這層意思,「大人」沒有明說,作者借一個「較有年紀」的閒人來點破,不但符合當時的社會實況,更增加了批判抗議的力量。 * 庖丁解牛:課文鑑賞 小說結局的寫法也值得我們注意:不願像個「畜生」般活著的秦得參,以殺警後自殺來維護他的尊嚴;但作者只用「他已懷抱著最後的覺悟」,以及秦家的啼哭哀鳴聲、外人和秦妻的對話來暗示,儘管最後點出「同時,市上
文档评论(0)